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 (第2/3页)
穷人,世世代代不翻身”,全都是那些老爷们通过土地、官身、贸易等等手段,有意识的专门的针对性的造成的。
想通了这一切,看着面对的镜子不停的挤眉弄眼的朱三少爷,这个在海上和极端的气候,残暴的海盗进行过无数次的斗争,手底下也有过四五条人命的卫六,一下子感到一种无明业火涌上心头。
直到朱之瑜嘟囔出了那句“我等在百姓眼中的面目真的就那么猥琐吗?”之后,卫六那被熊熊怒火灼烧的有些模糊的心神才一下子恢复了过来。想起自己唯一的儿子正在朱家给大少爷的儿子当书童,卫六赶紧回了一句:“三少爷想什么呢,这镜子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本来,一部电影是不应该给朱之瑜带来这么大的冲击的。要是在现实的辩论和说理的过程中,就是王书辉出现在他面前和他辩论,他也不会被王书辉说服。
虽然说有背叛阶级的个人,可是那也是在相应的社会条件下的。要不是满清末年那种让所有人都感到绝望的极端环境的话,真的能够背叛自己的阶级和家庭投身真正革命的人并没有几个。
满清末年的同盟会、光复会等等所谓的革命团体,最终不也蜕变成了光头党这样代表了大地主、官僚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的落后腐朽的反动集团了吗?就是在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实践方面,退化成修正主义和反动派的国家、组织和个人也不是少数。
所以在明朝末年希求有背叛本阶级,背叛自己的家庭和家人的革命者出现,那是非常的不现实的。就是所谓的明末清初的五大思想家,也只是他们的思想里有相对进步的内容和意识而已。要说他们真的具有什么革命性和进步性,那就是胡言乱语。
可是电影这种表达形式,这种点对面的单向度的传播方式,这种无法反抗只能单方面接受的形式,再加上电影院和电影这种对于朱之瑜来说全新的从没接触过的新环境下,电影里表现出来的那种阶级矛盾,反映出来的小民百姓对地主官僚以及封建读书人的憎恶、蔑视和仇恨,以及电影本身毫不留情的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残民害民之术的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