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 (第2/3页)

离的这种稳重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对于党务工作的充分理解。不要着急,不要随便说话。毕竟,孟离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的常务负责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代表了党的意志的。

    所以,他在张宝树和陈封都发完言之后才说道:“师尊,我觉得从为人民服务的这个理念出发,土地改革政策也是非常好的。对于群众来说,手里面实实在在的掌握着几亩地,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心里觉得踏踏实实的。”

    “我们在进行农场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不少干部都说,群众对于成为农业工人这件事情表现的并不是非常的拥护。他们实际上更羡慕那些经过土地改革的基地村村民的生活。对于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被农场党委的管束的这种情况,群众的抗拒意识还是比较强烈的。”

    历史上,对于党的土地改革政策,不少后世的研究者和业余历史爱好者以及各种“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都有许多林林总总褒贬不一的看法。

    作为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生长和生活在国有大企业环境中的人,王书辉对于土地改革政策有着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土地改革政策,是在土地国有政策这个大的框架内的一个阶段性政策。因为党在当时复杂混乱的历史环境下,没有掌握国家政权,不能够全面的推行土地国有政策,把土地这个生产资料通过国家层面进行经营和运作。从处于阶段性革命的实际出发,也就是因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实际需求,党才在根据地开展了土地改革政策。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讲,自家干自己的活,自己耕自己的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这种小农生产模式,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原始非常落后的生产方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实际上是农业文明的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的一种想象。而在事实上,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完全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所导致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文明之后,所有的工业国家都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了主动或者被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工业化改造。英国的“羊吃人”运动,就是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