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 (第2/3页)
。单是这些工矿企业的厂房和工人生活配套设施方面的建筑工人的缺口就能达到四五万人的规模。
所以,不过几千人的保民军投入到大冶县的话,连点水花也掀不起来,就会被大冶钢铁中心所吸收。
至于保民军士兵们会不会不想当工人。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根本就不需要考虑。除了极少数野心勃勃的人物以外,占绝大多数的保民军士兵们对于当工厂里的工人那种稳定、安全、富裕的有保障的生活,那是相当的向往的。本来在武昌府保民军在人员招收方面就和复兴会在码头的那些工厂比不了。
第二,荆州卫对武昌府兵乱的平定必须有一个文官出面。这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在大明朝这个重文轻武的环境里,文官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中央都是“大拿”,“一把抓”。作为荆州卫指挥使的王书辉没有权力直接插手武昌问题。可是作为荆州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的荆州知府张宏,可是在各种意义上有权力直接插手武昌问题的。
比如说,“允文允武”的张宏张大人,在保民军对荆州地区进行劫掠和侵犯的情况下,率领荆州地方武装力量包括各种民间武装和正规军,对武昌乱兵进行攻击甚至直接打到武昌府境内,将盘踞在武昌府的保民军**武装全歼。这种情况不仅在大明朝的环境下可以有,而且在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帮助复兴会的谋划上必须有。
第三,复兴会对武昌地区的控制,必须得到大明王朝中央政府的肯定。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也不是很难。因为王书辉通过枝江王府的途径和大明的南北两京的内廷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特别是因为枝江王府对天启皇帝、信王和天启皇帝和信王身边太监大伴们进行的充分全面的公关工作。大明中央政府和大明最大的颠覆力量复兴会的领袖王书辉的关系相当亲密。
顾君恩、宋献策和牛金星完全有把握在武昌府兵乱被张大人领导的荆州卫平定之后,通过枝江王府和内廷方面的关系,把张宏推到至少是湖广布政使的位置上。自然而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