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1章 四省攻鄂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1章 四省攻鄂8 (第2/3页)

   操作施工和农业机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使用化肥,科学种植,这些工作那些没有接受过复兴会的生产建设兵训练的普通大明农民,根本就承担不了。

    在这些农场中,食堂、幼儿园、小学、供销社、储蓄所、卫生所、派出所等涉及医疗卫生,教育,行政管理,金融、军事防御,社会秩序等各方各面的机构被复兴会派驻农场的农场党委会和农场分部全面的建立和管理了起来。复兴会五年来培养的五千多名具有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的干部,充实了这些机构。

    复兴会势力范围内的行政中心,从原本的那些有着县衙的传统县城,变成了如今的各个农场。复兴会在整个长江以北的湖广行省的西部,已经彻底的架空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从某种意义上说,复兴会在消灭小农经济,改造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复兴会在不断的把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的过程中,他们使用的办法和手段确实比地主豪绅们的土地兼并的手段更温和,他们的立场也确实是站在广大农民的利益上的。

    可是,对于那些通过复兴会土地改革之后重新掌握了土地的农民们来说,复兴会转化他们的手段实际上更加的令他们无法拒绝。

    复兴会对于那些拒绝通过土地置换手段转化为工业资本家的地主们,采用的是土地改革的手段。

    土地改革的本质实际上并不是复兴会宣传的口号上说的那样是一个“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打土豪、分田地”的根本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复兴会其实是在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剥夺地主们对于土地的所有权。

    地主们的土地虽然在后面被复兴会分给了农民耕种,但是,农民们本身对于土地并没有所有权。他们对复兴会分给他们的土地,只拥有使用权经营权。

    土地国有是复兴会核心的政治理念之一。被复兴会分配了土地的农民,他们的什么实际上并没有从贫雇农变成自耕农。从严格的经济学角度来看的话,没有土地所有权,每年要向复兴会缴纳三层地租的农民们,他们仍旧是没有生产资料的被雇佣的农民。

    但是从现实意义上说,因为复兴会帮助他们承担了大明朝的皇粮国税,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建设,农民的生活确实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顾君恩就曾经一针见血的表达过他对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