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3章 马祥麟的转变6 (第2/3页)

p可是呢,吊丝他就是吊丝。草根他就是草根。无论怎么改造,无论怎么掩饰,那些直直白白白纸黑字的落在材料上的话,后世的那些封建文人们也是没办法回避的。

        我们可以这么说,就是单单的从改造后的迎合封建制度的儒家思想上讲。在理论上这个意识形态都没办法自洽。

        一方面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制度,一方面又大谈“民贵君轻”和“造反有理”(“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以至于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和尚出身的人都觉得儒家的这种精分是要不得的,所以把孟子给清出孔庙了。

        所以说,越是尊崇儒家的意识形态,越是用儒家的意识形态为封建统治阶级辩护的人,他们就越怕被封建知识分子们尊成亚圣的孟子的话。用今天的网络词语来形容的话,孟夫子他老人家不太像儒家的粉丝,倒是有点高级黑的味道。

        就比如马祥麟问自己的母亲秦良玉,“民贵君轻”这套话说的对不对,是不是真的。书香世家出身,本身又是封建统治阶级一员的秦良玉就没办法实实在在的告诉自己的儿子说:“呆瓜,那都是拿来蒙那帮老百姓的。你作为我儿子,作为石柱之主,是不能信这一套的。”

        即使秦良玉就是这么想的,但是她也没法直白的把这话说出来。

        说实话,那些最开始接触诗书背着四书五经一心科考的书生们,倒不见得真的不相信儒家的那一套。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肯定是相信的。比如要仁义爱民啊。比如要克己复礼啊,比如要敬天法祖啊。

        但是,随着他们参加了科举,成为了秀才、举人和进士,开始参与真正的政治生活,开始作为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的一份子,开始享受起封建统治者的既得利益之后,他们就不再会想着怎么贯彻伟大的仁爱思想,怎么落实大同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