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草民的政治观1 (第2/3页)
的中国人民,选择其中那个不太烂的过程。
如果是旧统治者相对比新统治者比较不烂,人民就会选择旧统治者。这就有了封建文人们在史书中描绘的“王朝中兴”。如果是新统治者比旧统治者比较不烂,人民就会选择新统治者。同样的,在封建文人的史书中就有了“鼎故革新”的事情。
事实是,在人民群众眼中,所有的肉食者都是“鄙”的。深厚的历史教给了中国人民充分的智慧。他们对于所有的统治者都没有抱过任何的希望。他们只是在统治者的比烂过程中,选择那个相对不太烂的一个而已。
当然,这种情况只在一位开天辟地的伟大人物身上失常过。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一场亲身参与创造理想制度的伟大实践中。不过,这种历史性的异常也仅仅不过是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之后,中国人民的热情随着伟人的逝去重新消散。历史从新进入了统治者的比烂和人民群众选择不太烂的一方的古典循环中。
王书辉知道,发生在后世的那场持续了三十年左右的中国人民全体参与的社会改造,最终并没有成功。他也明确的知道,一方面,自己不是伟人,没有伟人的才华和能力。另一方面,本时空的中国人也没有经过近代那场长达一百多年的彻底绝望的亡国灭种危机的洗礼。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说,王书辉都没有复制那场伟大的社会改造的念头。
画虎不成反类犬,这种事情王书辉是不会去做的。
人民群众需要的是相对较好的选择。认清了这个问题的王书辉,一直以来的工作都围绕着给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为核心的。
好在本时空这个大明王朝全面崩溃的环境下,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比大明王朝、满清和变质的本质是武装叛乱的农民起义者更好的选择,并不是一个怎么太难的事情。
这件事情对于王书辉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很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