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3章 连锁反应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3章 连锁反应4 (第2/3页)

都是些葬礼上用的那种白色的锡箔纸糊出来的武器。

        看明白了这个奥妙,襄阳卫指挥使身上的那件铁甲为什么看起来非常的古怪,戚元彪心里就有数了。

        戚元彪真的很难理解这些地方卫所怎么会这样糊弄事情的。要知道,地方上的卫所兵也是承担着防卫地方的任务的。时不时的,地方卫所也要干一些清缴山匪土贼之类的工作。

        襄阳卫的这帮乞丐兵,在一群拿着纸糊的武器,穿着纸糊的盔甲的军官的领导下,根本就没有防卫地方的能力。他们的对手总不会是死人吧。

        本来应该有五千六百人的襄阳卫,好像是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凑出三千来个人来。就是戚元彪这种只会背兵书的假冒伪劣的武官,也认为这群人是相当的不靠谱的。反正要是让戚元彪领着这么群奇葩去打仗的话,戚元彪宁可自杀,也不会接受任务的。

        面对着这三千来个瘦骨嶙峋,破衣烂衫,在冬季的寒风中簌簌发抖的襄阳卫所士兵。戚元彪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挑选精兵的兴趣了。

        戚元彪能够把《纪效新书》背的滚瓜烂熟,自然知道《纪效新书》特别重视选兵。《纪效新书》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之贵选。”(《束伍篇》)认为选兵“其法惟在精”(《柬伍篇》),反对“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主张用“乡野老实之人”。

        对于选兵的具体标准,认为“丰伟”、“武艺”、“力大”、“伶俐”四条既不可废,亦不可专恃,“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束伍篇》)

        然而这样的人不易选到,相比之下,最主要的条件是“必精神力貌兼收”,因为武艺差可以教习。对于选来的士卒,要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发给他们兵器,“皆当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如藤牌宜于少壮便健,狼筅长牌宜于健大雄伟,长枪短兵宜于精敏有杀气之人。”(《束伍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