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51 第 251 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51 第 251 章 (第2/3页)

让裴少淮心安。

    裴少淮点点头,从马车上一跃而下,前去敲门。当手握着门环时,一晃神间门,想起幼年求学时,兄弟二人每日早晨过来,总要踮着脚尖才能够到这门环。

    岁月把门环磨得光滑圆润。

    ……

    ……

    大庆虽胜券在握,然而对家所布的局,也并非全无威胁。

    这日早朝,百官上殿,廷下稀稀疏疏,不再拥挤。

    三疆战情同时来报——

    在西北疆,蒙古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已经明确联手,各部正在集结精锐兵马,遴选统帅,准备率兵南下,压近西北边境,与大庆西北边军在防线两侧对峙。因为战事一触即发,早几年好不容易开设的茶马贸易关口,不得不暂时闭关。

    鞑靼能集结多少兵力,前线还在探查。三大部联手,又以骑兵居多,这股势力不说直接冲破层层防守、直达京都,但夺下西北疆、扰乱秦晋却是够够的了。

    辽东方向,山海关外传来急报,大金在辽河以北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正在往南行进,抚顺城已经失守。

    按照金军这个势头,他们是想趁鞑靼冲闯西北疆之机,打大庆一个措手不及。金军只要以抚顺为据点,冲破关宁锦防线,千军万马便可通过山海关,直逼京都。

    不仅西北、辽东两个方向生乱,东海也有战况。

    应天府来报,京中发生宫变的同时,金陵城里同步也发生了宫变,淮王留在金陵旧城的爪牙占据了皇宫。对家早早放出消息,东海外的倭寇知晓乱中有利可图,正率船队而来。

    应天府有操江都御史、凤阳府尹、应天府尹三位大员镇守,平定宫乱不过是时间门问题。怕就怕在叛臣走投无路之下,与海上倭寇来个里应外合,致使整座城沦陷。

    这三条战报,若是单单某一条,大庆不足为惧。问题在于战况同时发生,三边压境。

    京畿周围有四十万禁军等待皇帝发号施令,四十万大军足以逼退西北疆的鞑靼,也足以从山海关北上,逼退金军,夺回辽东重地。可是这四十万禁军兵分两路,一路支援西北,一路镇守山海关,局势如何发展则未必了。

    再者,禁军全数派出,京都岂不只剩一个空壳?这对皇家而言,是兵家大忌。

    如此危急的战况下,少不了有臣子谏言南撤——暂时从京都撤至陪都,保存实力,等到局势明晰了,再图收复失地。

    这听起来是最稳妥的办法。

    皇帝勃然大怒,抓起身边的东西便往下砸,斥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时南迁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皇帝站在台阶上,怒视众人,呼道:“凡是主张南迁者,皆为奸人,斩立决!我大庆断没有不战而退的道理。”

    “把禁军尽数派出去,京中不留一兵一卒。”皇帝令道,他指着金灿灿的龙椅,继续道,“这把龙椅可以换人来坐,但绝不可换异族来坐!禁军可以不守皇城,但不可不守我大庆疆土!”

    既是皇帝与裴少淮布的一个局,他们又岂会毫无准备,让金军真的压境,逼得大庆不得不南迁?

    皇帝今日这番话本就是局中的一环,为的是把事情传出去,激起边关将士的斗志,让大庆百姓心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