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二十八、忽来道人 (第1/3页)
天下无贼,诋毁中伤当然不会再有,但比诋毁中伤更可怕的阿谀谄媚又接踵而来。按理说,书以梁山起,就应该以梁山收。可俞万春又唠唠叨叨了三回书,再加上一个结子,混淆了本来十分明晰的主题。
荡寇为轻,献俘为重,他想借助荡寇志,向清廷表达他的忠心,并为清廷意淫出了一个样本般的王道乐土。
雷将们带了宋江等三十六名俘虏,浩浩荡荡开往东京。这里突然冒出来一个山东制置使叫清万年的,来为大军饯行。四方步走了快一个月,才踱到东京。九月一日到达;二日封张叔夜为开国郡王;三日论功行赏将领;四日大犒从征军士,抚恤阵亡家属;五日庭讯宋江等人;六日三十六人全部凌迟处死;七日画三十九功臣图像,送入徽猷阁。数日后,江西龙虎山张天师为徽宗开列出了雷将和散仙们的来历。一折子排场戏才告落幕。
贼寇已灭,当然应该大清万年了。天师赠言:陛下敬天法祖,圣明郅治,亿万年太平无疆。整整一回书就这样歌舞升平了,他们甚至把征梁山的事情编成戏剧,天天唱诵。
之后,天子和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开始讨论治国方略。直接抛弃了为历代帝王所推崇的“在德不在险”之说。令云天彪将天下的深山穷谷,全部都设立上兵营、哨所。梁山水泊已经被徐槐填平,现改为田亩,称作“云公田”。云天彪弄了半年才告成功,其间拜访种师道,师徒见面,说了些天子圣明、四海清平的话。云天彪回京后,将他的马屁书《春秋大论》出版,天子群臣读后大悦,都纷纷赠送序言。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宋江起义并不是因为梁山地势险要的缘故。俞万春难道还不明白?这时候都已经陛下圣明,文臣武将尽选贤能了,还搞那种面子工程来干什么?更何况,一旦在各地修好了寨栅门关、土闉城郭、炮台燉煌,以后若有人再造起反来,就容易的多了。至于说《春秋大论》,很明显是俞万春在幻想他的《荡寇志》的待遇。
先直接看看正文的最后一部分,张叔夜向天子上了一个奏章,也就是表达了俞万春本人治国之策。此处就不具体展开分析了,反正话都是好话,但都是些关于治国的老生常谈。况且真要让俞万春当了大官,去亲自操作的话,很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反正书中的徽宗采纳了张叔夜的建议。“不数月,内外颁诏,声震海隅,共见圣君、贤相郅治无为。从此百姓安居,万民乐业,恭承天命,永享太平。”一个理想的王道乐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