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气愤填膺 (第2/3页)
能力,林冲还有话说。
三、王进指出梁山必亡,两人同样出身,却变作两般结局。
梁山灭亡的事实,林冲当然明白。濮州之战后,林冲肯回梁山,是因为好生记挂,甘愿同死。王进的话虽然刺耳,但还并不足以刺痛林冲。
所以,林冲对王进说道:这事都休提了。朝廷用了奸臣,害尽良人受苦,直到无路可投,只好自全性命。你不曾亲尝其境,还来说些什么?”
林冲的回话非常中肯,毫无伤害王进的意思。林冲在向王进阐明,自己的际遇是因为奸臣的一再相逼,最后落草是必须保全性命的无奈之举。你王进有着非常类似的遭遇,应该给予理解。
王进的后一段说辞,包含了四个内容。
一、王进步步进逼,嘴上毫不留情。强调两人在相似遭遇的前提下,际遇不同是因为两人的能力不同。王进认为自己乖觉、见识高,而林冲则愚蠢。所以几乎同样的事情,王进可以溜之大吉,林冲却只能踏了机关。
林冲至此未必对王进产生什么真正的敌意。因为王进与自己十分的类似,出身类似,遭遇类似,不敢说同病相怜,至少林冲把王进看作是一个可以理解自己苦衷的人。可王进的这一段话,直接和林冲划清了界限,声明:即此一事,你我比较起来,天渊悬隔。
同样受同一人冤枉陷害的两个人,一个身陷囹圄,一个逍遥法外。后者不去同情前者,反而挖苦前者愚蠢。林冲会怎样想?
二、王进再进一步,极力的否定了林冲之后当强盗的行为。难道你舍了这路竟没有别条路好寻么?就说万不得已,暂时容身,也当早想一出离之道。梁山是个没有前途的地方,指责林冲呆的久了,豺狼野性,日纵日长。
林冲是“逼上梁山”的最典型人物,落草实属无奈之举。至于说日后撂挑子,首先与林冲的性格不符,林冲非薄情寡义之人;其次与林冲的志向不符,林冲说过“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这一点涉及到太多水浒传的内容,我就不展开说了;第三,林冲好不容易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一旦离开何处容身?林冲是有命案在僧人,就算投奔种师道,他也未必能保得住林冲。
王进口口声声指责林冲的遭遇,不过是仗着自己有后台罢了。而且王进不懂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