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胜败无凭 (第2/3页)
上平衡的多了。不过,俞万春对战争有他自己的细节处理方式,这使得战争天平在他的调节下,以看似合理的方式,从“一边倒”慢慢的向“另一边倒”倾斜,达到他最终想要的结果。我列举一下他的几条重要细节处理方法:
一、整体优势和局部优势
从武将的总数上看起来,应该说梁山是多于官军的,前期尤其明显。但俞万春从不让梁山在一线投入太多的头领参战,一般每战只派二十个左右的头领参战,剩下的都在山寨里躺着、养着。结果每战都被对方形成了局部的武将人数优势。
二、能力的稳定性
比如吴用,他的计谋能力应该略差于刘慧娘,和陈希真差不多,强于云天彪。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刘慧娘对吴用可以百战百胜,吴用对云天彪就不能百战百胜。也就是说,吴用的能力不稳定。状态好的时候可以胜陈希真,差的时候是个人都敢输。雷将们的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三、意外情况
实在不行。俞万春会弄一两个意外情况,改变局势。比如梁山占上风的时候,突然来场雨、下场雪、生个病什么的。天灾**大都有利雷将而不利梁山,俞甚至还可以为之加上什么天道人心所向、朝廷必胜、梁山必亡之类的话。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雷将一方甚至会突然蹿出来一个无名英雄助上一臂之力,扭转战局。
四、平衡倾斜的后果
当然,为了表面上看得过去,雷将们也会出现局部劣势,也会有天灾**。但是不平衡一旦出现后,结果却完全不同。如果雷将们出现被同等级武将围攻的情况时,一般都能顽强坚持;梁山武将出现这种情况,就基本上是等死了。放到军队的层次上,举例说,梁山和雷将都是一万人,雷将先拿出五千缠住梁山的一万,一段时间后,梁山的一万人会精疲力竭,雷将剩下的五千生力军出击,前面的五千再从后面夹攻,于是梁山溃败!
也就是说,尽管正常情况下,双方的武将和军队能力完全相同。但:1、雷将的军队和武将抗围攻的能力极强,而梁山相反。2、雷将的军队和武将体力下降极慢,而梁山相反。3、雷将的军队和武将应变的能力极强,而梁山相反。
所以后来在梁山优势的时候,吴用一旦生病,局势立刻逆转,转胜为败;同样在梁山优势的时候,刘慧娘生病,其余人却能坚守到刘慧娘病愈,然后梁山还是转胜为败。
总之,俞万春在处理军事细节上,是在尽量维持表面上平衡的前提下,暗中加入了许多潜规则和小动作的。
名著《三国演义》里的战争,虽然作者在写作语气、细节上也作了一些手脚,但每一场战争总体来说都是胜败有凭的,战争的因果关系非常的清楚。而俞万春的这种写作手段,总结成四个字就是:胜败无凭!
宋江蒙阴惨败,战争视角突然转到了曹州。曹州有一位武解元金成英,在曹州失陷后,一直意图恢复曹州。他的成名又是一段裙带关系的写照,都省检讨使贺太平因为欣赏他的才,特意赦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