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一、胜败无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十一、胜败无凭 (第1/3页)

    高俅当然不“能”是梁山的对手,果然因为报仇心切,中埋伏后险些丧命,逃入蒙阴城中龟缩不出了。这一战高俅手下武将胡春受伤深重,坠马而死。文官孙静兵败之际,吐狂血而死,临死前写信向云天彪求援。但云天彪攻打清真山,一时不能脱身。于是陈希真获得翻身的机会,一下子就利用宋江借尸还魂了!救援死敌奸臣高俅,全猿臂寨却只有陈丽卿象征性的反对了一下。

    高俅退入城中后,手下两个总管何有勇、石少谋,居然在蒙阴城外拖了梁山七日。杀败何、石后,梁山才开始攻城,攻了三日仍然不能攻下蒙阴。陈希真和云龙的援军已到,梁山立刻腹背受敌,被两路援军和召家村杀的大败,郭盛被擒。幸好高俅认为陈希真也是贼军一路,不肯开门协助攻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诸位“英雄”相见,自然“惺惺相惜”。高梁氏十分喜欢陈丽卿,估计是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亲自拉她到召家村来做客,临走时还送给她四名丫环:桂花、薄荷、佛手、玫瑰。

    何有勇、石少谋,类似名字的人物在荡寇志中还有很多,都是些能力极差之辈。吴用被这种人物绊住七天,乍一看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其实却是俞万春这本书特殊语气所产生的错觉和特殊细节处理所导致的结果。特殊的语气导致了吴用的能力暂时退化到了何有勇、石少谋的水平;特殊的细节处理导致了俞万春能用这种方法替陈希真争取到了十天的时间。

    我这里就来着重讨论一下荡寇志的语气和军事方面的细节处理。

    首先是语气。俞在措辞方面会尽量的贬低梁山,褒扬雷将,甚至是在完全平等的情况下。比如说同样写攻城不克的情况。梁山攻城时,他会尽量描述守城将士的英勇和攻城一方的惨重损失;雷将攻城时,他会尽量描述攻城将士的英勇和守城一方的惨重损失。反正这类小说中武将的作用远远大于士兵,决定战争胜负的是武将的质量和多寡。士兵、粮草这些古代战争真正的硬决定因素,在中国古典小说里只是一个可以随意改变的数字而已。所以,今天折了十万人马,明天还可以再生出十万人马,但在语气上就有了他想要的效果。俞万春不必在乎兵马、粮草、军器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把梁山赢的每战都写的十分艰苦,败的每战都写得十分狼狈。士兵、粮草、兵器在这里并不是战争资源,而是语气用词。

    武将方面,雷将的人物则更是能描写得多高、多大、多全,就写成多高、多大、多全。梁山的人物则能贬就贬,不能贬的就忽略掉形象描写。总之,俞万春在语气上,是在尽量的不平衡化。这样与他志同道合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这部小说的最期望读者――朝廷,读起来会十分的舒服。

    语气上的极大不平衡,不代表实际的作战情况有那么大的不平衡。俞万春并不想来个一刀痛快。按他的性格,他是想把水浒好汉拿过来慢慢剐的。所以,尽管被描写的很不堪、很差劲,梁山仍不会速败;雷将也不会速胜、甚至会偶遇挫折。

    所以战争的实际情况描写就要比语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