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篇气势 (第2/3页)
待到东京面圣君,
却是八月三十六。
这首童谣则是本书的又一个总结,暗示上天将派下36雷将和宋江殊死相搏,最后于九月初六(八月三十六)在东京市曹斩杀梁山被俘残党。
吴用却曲解成梁山在一百八之外,还会有三十六筹好汉来投。所以宋江重修忠义堂后,设立了两座招贤堂,招募一百八之外的好汉。之后梁山露出本来面目:啸聚到四十五六万人。连次分投下山,打破了许多的州县,各处仓库钱粮都打劫一空,抢掳子女头口不计其数,都搬回梁山泊。用林冲守濮州(梁山西南),呼延灼守嘉祥(梁山东南),八字大开,向着东京。青云山、冷艳山、盐山、清真山都依附了梁山。
此是梁山全盛时期(政和五年),完全不同于征四寇被动防守等招安的策略。梁山积极主动地攻城略地,抢占有利的战略防御地形,扩大生存空间。作者欲抑先扬,写作手法高明。铺开了再打,总比一百八人窝在梁山,等官军来包围来的精彩。
当然这样一来就不能不引起朝廷的重视了,朝廷命蔡京起兵二十万,攻打梁山。梁山只好派戴宗、周通去东京借徐宁好友范天喜的帮助,打探官军的消息。不料这官军却像脱胎换骨一般,戴宗、周通都魂惊魄荡,暗暗的咂着舌头道:“果然利害!把我们山泊里的操演,直比得没了。如果真来征讨,这般军威,如何敌得?”
征四寇里是童贯、高俅攻梁山,为避免重复,这里该轮到蔡京了。《荡寇志》里的官军完全不像是北宋的军队,有点汉军威武、虽远必株的味道了。俞万春的逻辑是,官军征剿梁山不利,不是兵的问题。只要良将一到,官军便所向无敌了。
这里,俞万春为了给小说添彩,把大炮、鸟枪、佛朗机都加了进去,使《荡寇志》变成了半冷半热兵器的战争,这一点我先不作评价。
梁山与朝廷大战之前,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