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家长里短种田忙 第二四四章 三年 (第2/3页)
亮的小棉袄曾经是三年前自己穿过的,那细密的针线让她想起了做衣服的人――春秀。
云舒蹲下身子,摸摸二毛的脑袋道:“二毛,你还记得另外一个大姐姐么?”
“大姐姐?”二毛偏头想了会儿道:“是春秀姐姐么?”
云舒灿然一笑,“对啊,就是春秀姐姐,小时候都是她带着你。夏天帮你扇扇子,冬天帮你做棉衣,每天给你喂鸡蛋羹、守着你睡觉,还记得吗?”
二毛皱起小眉头想了会儿:“姐姐,春秀姐姐长什么样子?她为什么不回来看我们?”
云舒笑笑,眼睛却有些发酸,她现在还记得春秀走的前一晚一直哭一直哭。全家人陪着她坐了一夜,当时的气氛真的很难受、很难受,连带着八个月的二毛也跟着哇哇哭了一晚上,嗓子都哭哑了!
第二天春秀是顶着两个红肿的大眼泡子、被两个丫头扶着上轿的,周围围观的村人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直到轿子上了大道。那些人还排着长队伸长脖子看稀奇!
之后连着几个月,都不停的有人来云舒家借钱,不管熟不熟的、认识不认识的都来!甚至连小偷都光顾得勤了些,连跟云舒一起长大的几只老母鸡都被偷去了大半!气得李氏和水志诚直跳脚,水志诚更是直接搬了床睡到院子里,可一样有贼来。
李氏一咬牙一跺脚,将家里的鸡鸭鹅全卖了一个不剩,家里的牲畜就剩小黄和两头大猪。家里的东西每天晚上也全都收进主卧室来,这样云舒家才算清静了些。
不怪乎这些人都以为云舒家有钱了,想想当初来接春秀的那一长串仆人加华丽的轿子马车,那气派比县太爷还大,这可是乡下人们几辈子都没见过的,其他书友正常看:!春秀在云舒家待了那么长时间。村人皆知,自然认为春秀家人送了云舒家不少银子。
实际上。李氏什么都没收,只对春秀说:“春秀啊。不管你以后到哪儿,这里都是你的家,我们永远都是你的亲人,有空了记得回来看看!”
“唉!也不知春秀姐姐现在怎样了?成亲了没?”云舒小声嘀咕道。
“姐姐,什么是成亲?”
“成亲就是女孩子嫁给喜欢的男孩子,这样他们以后就能一辈子在一起了”
“哦!这样啊!姐姐,那我嫁给你吧,以后咱们就一辈子在一起了!”
云舒好笑的敲一下二毛脑袋:“胡说,成亲要一男一女才可以!你不是说你是女孩子吗?我也是女孩子,不可以成亲的!”
“那我要当男孩子!”
“我不喜欢男孩子!”
“那…那……”二毛皱起笑脸,想不明白前后关系。云舒牵起他的小手:“走了,别胡思乱想了,回去不许乱说,娘知道了要打你屁股知道吗?”
“姐姐,为什么……”
云舒牵着二毛继续回答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他们到家时,趴在院门口的小黄懒洋洋的睁眼瞅瞅,甩甩尾巴表示欢迎,然后脑袋一埋,继续蜷缩回去睡觉。
“娘,我回来了!”云舒推开结实的院门进去。
“哦!舒舒啊,回来帮娘擦桌子摆筷子,你爹就要回来了!”李氏挺着个大肚子慢慢走回厨房。
“好的,娘!”云舒咚咚跑进厨房,麻利的擦桌摆碗筷,又将锅里蒸着的饭菜一一摆上桌。这些事情春秀在时她从来不碰一下,春秀走后,照顾二毛、做家务扫院子喂牲畜等一大堆活儿全落在了云舒身上,特别是农忙的时候,云舒从先前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到现在已经可以麻利的刷锅洗碗喂猪扫院子了!果然人就是逼出来的!
李氏撑着腰进来道:“舒舒啊,你先给二毛喂点儿饭吧!我去看看你爹回来了没有!”
“哎呀,娘,您这么大的肚子本来就不方便,还是您来喂二毛,我去看看吧!”云舒扶着李氏坐到椅子上。拿个中号碗盛好饭又夹好菜,端到李氏手里,对二毛道:“二毛,不许调皮,老老实实吃饭,否则小心姐姐打你屁股!”
“呜~~知道了,姐姐!”二毛乖乖的端跟小凳子坐到李氏身边,仰头道:“娘。你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
李氏笑着摸摸他脑袋:“因为娘肚子里有个小弟弟!”
“哦?小弟弟啊?”二毛凑近李氏肚子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娘,真的是弟弟吗?”
“是啊,二毛喜欢弟弟吗?”
“二毛不喜欢弟弟,二毛喜欢妹妹!”
“哦?为什么?”
“因为姐姐不喜欢弟弟,只喜欢妹妹!”
走到门口的云舒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她扶着门框站起来。转回去虎着脸道:“二毛,只许吃饭,不许瞎说!”
二毛赶紧用他的小胖手捂住嘴,黑黑的眼珠子像小鹿般可怜兮兮的望着云舒,李氏笑道:“舒舒,别对弟弟那么凶。快去看看你爹回来了没有?”
“哦,好,其他书友正常看:!”云舒警告的瞪二毛一眼,才不放心的出了门。她站在门口伸长脖子张望,还未见老爹人影,干脆靠着院门坐下来,望着外面的景色发呆。
现在是二月,外面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满山都是嫩绿嫩绿的。煞是好看。转眼自己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就待了七年了吧,七年啊!就像做梦一样,眨眼即过!哎!云舒一阵感叹,回头看看大道的方向,今天老爹是进城卖干枳壳的。也不知今年价钱如何?
云舒第一次卖枳壳,那时候东西少、一共七斤、分开卖。一百五十文一斤,得银一两;第二年后山大部分枳壳树都结了果。结过一年的更是挂满枝头,真正是硕果累累,云舒家摘湿果都摘了近千斤。
当时可把李氏和水志诚好好高兴了一把,可东西多了价格就下来了,那干果子晒干了也有近百斤。于是云舒和老爹一次带十斤去卖,果然所有店家最多只能给一百文一斤,所幸那一百斤全都卖了出去,一共得银九两。
云舒对这个价钱很不满意,下定决心一定要将嫁接技术研究出来。李氏夫妻却很高兴,特别是李氏,常常念叨:“哎呀,没想到那几颗野树苗真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