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家长里短种田忙 第十五章 回娘家 (第2/3页)
出门做生意,有些类似于唐朝。对于这点云舒非常庆幸,幸好不是那种女人从小必须裹脚、离了男人活不了的时代。
物价方面,这里的钱很值钱,对于普通平民来说,银钱得来十分不易。这里一个铜板可以买两个大大的馒头,与现代的货币价值相比,一个铜板相当于一元钱,也许更值钱。比如这里最好的猪肉一斤才八文钱,现代却是十六七元;鸡蛋一文钱两个,还是标准的土鸡蛋,现代的土鸡蛋先不说买不买得到,就算买到了至少也是十二三元十个。~
金银铜兑换比例是:1两金=10两银,1两银=1000个铜钱,像云舒家这样的普通农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一年全部收入、好的时候也不过才三五两银子。
至于生产水平,看云舒爹娘劳作的工具,与现代农家的工具除形状上有些区别,用处却也类似,其他的只有以后慢慢了解了!
云舒一家去外婆家的路正好从二姑家的大院前经过,还没到二姑大院,远远便看见二姑三女儿张秀跑过来,她先给李氏夫妻拜年,李氏将早准备好的铜板摸出来给她,张秀笑嘻嘻的接过后道:“二舅舅,我娘让我来请你帮忙给我小姑传个话,叫她今天不要回来了,我们一家都要去外婆家,只有奶奶一个人在家,没人给他们做饭,让他们明天再来。”
水志诚应诺“好的,知道了!”张秀行礼后跑开。
云舒觉得奇怪,张秀刚才那段话真是绕的厉害,什么姑姑奶奶外婆的?后来听夫妻二人的交谈再加上自己的推测理解才理清关系:二姑丈夫的亲妹妹张惠兰嫁给了云舒外婆家大院子里的一个小辈李贤宾,那李贤宾按辈分比云舒娘李氏还要低一辈,但正是通过这个张惠兰,云舒爹认识了李氏,可以说张惠兰正是云舒爹娘的媒人。
难怪每次汤氏跟李氏吵架打架,二姑脸色很不好,显然对李氏极其不满,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欺负李氏,原来是因为这层关系。
云舒一家在离外婆家两里地处遇到张惠兰一家,他们一家也是三口,除相公李贤宾外,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儿名李淑梅。那小女孩皮肤白皙、瓜子脸、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有些瘦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