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零四章 斩首可建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零四章 斩首可建功 (第2/3页)

。”

    他眼珠滴溜乱转,不知想到什么得意,脸上露出一丝怪笑,多少有几分邪气。

    笑道:“姨娘也不用太担心,要只我一人去国子监,我这心里必是虚的,真怕教谕要骂笨蛋。

    但是有宝玉这棒槌一起,我心里可是有着落,儿子底气足的很,你就瞧好吧,必不给你丢脸。”

    ……

    赵姨娘柳眉一竖,低声骂道:“你这蛆了心蠢货,你读书是不是出息,和宝玉有什么关系,神神叨叨脑子进水。”

    贾环坏笑道:“姨娘,你这就不知机巧,要想不被人看低欺负,就要有个人比你更蠢更废物,旁人才不在意你。

    这是我在族学读书多年,才领悟出来的道理,保准是没有错的。”

    赵姨娘不屑说道:“你在族学里外胡混,这也叫读书,别叫老娘害臊了。”

    贾环对母亲鄙视,并不放在心上,依旧兴致勃勃说道:“宝玉不仅是个懒骨头,这倒还罢了。

    儿子原本也懒读书,老大我也不说老二,但他不仅是个懒贼,而且比谁都不要脸。

    他读不了圣贤之言,为了掩饰自己蠢蛋,偏每日诋毁先圣人,说读书的都是禄蠹。

    儿子虽也很大胆,但这种话绝不敢说,上回他被老爷揍了,就因歪派国子监读书人都不忠不孝。

    姨娘,你说他这种人进国子监,怎么可能有个好呢,我要把这话露出半句,监里的人能弄死他!”

    ……

    赵姨娘听了这话,着实吓了一跳,骂道:“你这蛆了心的下流种子,你去读书就是,何必要招惹宝玉。

    他可是二房嫡子,老太太和太太的眼珠子,要是他在国子监出事,还牵扯到你身上,你还要不要小命。”

    赵姨娘说着狠话,贾环依旧满不在乎,突然门口有人冷哼一声,贾环听到这声音,忍不住浑身一哆嗦。

    他看到探春站在门口,俏脸含霜,冷冰冰的看着他。

    贾环连忙赔笑道:“三姐姐来了,我就知道姐姐心里有我,必定是要来送我的。”

    探春冷声说道:“你少给我岔开话题,有胆子把刚才的话,从头到尾再说一遍。

    我即刻去告诉老爷,让他打断你的腿,也不用去念什么国子监,省的丢老爷和三哥哥的脸!”

    贾环脸色一白,连忙求饶道:“三姐姐也就说着好玩,哪里会做这种事,你就饶我这一回。”

    探春手指都要戳到贾环脸上,训道:“你要是敢做这种事,我就没你这兄弟,你生死都不干我事。

    宝玉可是兄长,亏你还生在大家,这点长幼礼数都不懂,就算真的读书进学,也是个读书的祸害。”

    贾环忙不迭求饶,说道:“三姐姐,这话我再不敢说,你就饶了我这回,以后不敢了。”

    ……

    探春见言语吓住兄弟,脸色稍缓说道:“环儿,你要知道好歹轻重,别老想这些无聊之事。

    你好不容易肯转念读书,又得了入国子监的机缘,这一辈子能否挣来前程,可就全指望这一回。

    让你去国子监读书,不单是想你读书进学,更是想让你读书明理,懂天道,知礼数,走正道。

    三哥哥送你那本时文,里头不单是八股文章,还有修身自持,还有自强不退,还有天地立心!

    宝玉是你的嫡兄,即便性情不和,也应相守以礼,不许你动一点歪心思,不然别想在家立足!”

    贾环嘟嘟囔囔说道:“三姐姐,我错了还不成,我答应你绝不会去弄宝玉。

    但是我说的也不是瞎话,他读书就是蠢蛋,满嘴禄蠹的东西,他也配读书进学。

    总有人一日我能羞死他,就算他是嫡出,那也不顶用……”

    探春见兄弟双目发亮,心中有些哭笑不得,但也不去说破,微松了口气,话语却半分不软。

    说道:“你就住嘴吧,没出息样儿,就唠叨些没用的。

    跟我去见老爷太太,再去西府见老太太,今日是入监大事,闭紧嘴巴,不许多言,打躬作揖就行。”

    ……

    东路院,宝玉房。

    袭人和彩云忙忙碌碌,指派丫鬟婆子,将宝玉出门物件,全都搬去马车上。

    虽宝玉不像贾琮住监,随身的包裹物件,似乎也没少了多少。

    王夫人问道:“宝玉这回可是出门读书,随身的小厮跑腿可妥当?”

    袭人说道:“太太尽管放心,李贵带三个小厮跟着,里外都妥当。”

    王夫人说道:“宝玉,这回去国子监读书,一定好生下点功夫。

    你珠大哥哥十五岁,都已经考中院试秀才,你如今也十五岁,却还没下过场,拖下去可不得了。

    虽说读书是辛苦事,但如今家里这等情形,再不读书让人说闲话。

    这也是没法的事情,你也好生刻苦两年,只要能够进学,也能给我争口气。

    省的风光荣耀都被人抢去,白白让人看轻了二房,将来二房能否出头,可都看在你身上。”

    宝玉听王夫人唠叨,本来今日心中极苦痛,越发泛起一股厌烦。

    自己千藏万躲,还是躲不开这一日,满腔清白情怀,终究要做一禄蠹。

    国子监在旁人眼中清贵,但落在宝玉这番见识,他始终对其极不屑的。

    太太居然还提珠大哥哥,当年他就是沉迷科举功名,不懂得迷途知返。

    每日沉浸这些狗屁圣贤之论,终于糜丧心智,耗尽了心血,最终才会英年早逝。

    这等家门前车之鉴,锥心之痛,太太难道就忘了,竟又逼自己走这条死路。

    可见诗书举业之事,当真扭曲人伦善恶,即便老爷如何打骂,自己这番胸怀见识,终究没有半点错的。

    可惜自己情怀透彻,早早看透其中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