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正言理门户 (第2/3页)
虑,老爷也遂了望子成龙的心意。”
贾母苦笑道:“如今我也想明白了,贾家这等武勋世家,家中子弟想要出息。
不靠从军建功劳,便只有读书进学。
你为自己兄弟谋划前程,这自然是件好事,你靠着读书挣来偌大前程,便觉得别人都可以这样。
未免将世事想的太过简单,读书这种事既看天资,也要看机缘,哪有这么容易,这进士状元有几个能中的。”
贾琮说道:“老太太说的没错,读书这种事确要看机缘,但宝玉眼下就得了这份机缘。”
贾母很少和贾琮闲扯唠嗑,今日倒给他勾起兴致,问道:“你倒说说是什么机缘。”
贾琮笑道:“前几日我听姊妹们说起,夏家姑娘来送腊月节礼,给宝玉了箱四书五经,对读书颇为殷望。
我实在没有想到。夏姑娘竟也有读书之志,将来相夫教子,宝玉也算有福了……
况宝玉成亲之后,便要定居东路院。到时内有贤妻勉励,外有老爷日日教诲。
所以,宝玉成亲便是他的读书机缘,必得好好珍惜,万万不可错过。”
……
王夫人听了贾琮言语,心中一阵烦躁膈应,这小子明知宝玉不喜读书,偏说出一堆理由,硬逼着他读书。
这不是逼着宝玉吃苦,他这安的什么心,当真可恶至极。
听到贾琮说夏姑娘有读书之志,还说她有贤妻之相。
王夫人想到她给宝玉送四书五经,原本自己极看中的儿媳妇,竟和这琮哥儿一个路数。
虽听着不是什么坏事,依旧让王夫人有些不舒服。
这新媳妇要是嫁进门后,每日也逼宝玉读书进学,她自己好妻凭夫荣。
老爷见了倒是欢喜,这小夫妻只怕要打架,王夫人想到这些,顿时觉得有些头疼。
王夫人只顾着心疼儿子,早被贾琮的话绕晕了脑子,但一旁薛姨妈却是旁观者清,似乎听出些内里眉目……
……
贾母说道:“你提到这件事情,正是我担心的。
宝玉见了他老子,就像是避猫鼠似的,整个人都要打摆子。
他老子只知逼他读书,不是打就是骂,回回都闹得天翻地覆。
有我看着还好些,要是没有我在身边,宝玉不知怎么被他老子折腾,万一有个好歹可怎么办。”
王夫人听了这话,放下混乱心思,眼睛微微一亮。
老太太要担心老爷管教严厉,宝玉因此生出好歹,岂不是能继续留在西府……
薛姨妈心中渐渐明悟,琮哥儿好厉害的心思,这圈子绕的可真够大。
一旁宝钗慢条斯理喝茶,明眸瞟了贾琮一眼,嘴角露出丝少见的促狭笑意。
贾琮说道:“老太太不需过分担忧,此事我会和老爷好生商议,我从小得静庵公教诲,读书得法,才能见效。
如果一味点灯熬油,虚耗心血,不仅读不得其法,还会弄坏了身子,那真是得不偿失。
这些窍门道理,琮必定和老爷分说劝解,让老爷和睦教导,不可打骂,方是读书育人的正理。
到时宝玉安稳读书,贤妻慈父督促教导,机缘已到,万事俱备,必定读书有成。”
贾母听这话不由心动,她知道儿子最器重贾琮。
别人说话不定中用,但贾琮开口说话,儿子多半能听进去。
老太太心中也明白,宝玉成亲之后,身边有了妻室女眷,即便为了男女避嫌,隔房兄弟也不好同居一府。
她虽舍不得宝玉,更担心宝玉搬去东路院,日日吃他老子的口头,贾琮这般说辞,倒让贾母放心了大半。
笑道:“你既有这般打算,是极妥当的事情,找时间和你老爷好好说道,让他别对儿子这般苛刻。
如此宝玉成亲之后,也好多些和睦顺当,我也多放心一些,他要是真因此读书有成。我自然记得你的好。”
……
贾琮微笑道:“老太太尽管放心,这事我会放心上,必会和老爷好好分说。
将来宝玉夫妇定居东路院,老爷定会温厚教诲,不再打骂宝玉,二房门庭兴旺,事事顺遂。”
贾母听了连说说好,觉得和孙子这么默契贴心,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一旁王夫人见他们祖慈孙孝,虽然已经强自掩饰,脸色依旧黑的如同锅底。
原本自己图谋鑫春号分销之事,被这小子好一顿奚落恐吓,事情不成也就罢了。
怎么好端端的南辕北辙起来,突然就说起宝玉成亲之后,搬回东路院定居之事。
这两件事根本就挨不上,这琮哥儿花言巧语,硬是胡乱牵扯起来,哄得老太太答应下来。
这祖孙两个一唱一和,自己半句话都说不上,他们就把这事情给定下了,简直岂有此理。
原本王夫人打算绝口不提此事,只要事情没有说破,众人又不愿撕破脸,就这么稀里糊涂混过去。
宝玉成亲之后,仗着老太太疼爱,依旧能住在西府。
等到彩霞生下子嗣,老太太接着疼爱曾孙子,宝玉一家在西府住个十年八载,再不像的事也变理所应当。
自己要问安老太太,又要关照看望儿子和孙子,隔三差五进出西府,二房和荣国府一辈子断不了牵连。
在外人眼里二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