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八十五章 觥筹难叙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八十五章 觥筹难叙情 (第2/3页)

过来作伴,你可不要嫌我麻烦。”

    贾琮笑道:“我和这些兵部官员都不熟,一起吃饭更是无趣,你有美酒佳肴备上,我自然却之不恭。”

    诺颜台吉见贾琮一身官服,笑道:“你这一身装束,用饭吃酒多有不便,不过换一身才好。

    我新作了一件长袍,还一次未穿,你我身形相近,让小霞帮你换上,更加便利些。”

    贾琮心中微微奇怪,诺颜台阶虽也身材高挑,但看起来比自己纤瘦些,怎么也不算身材相近吧。

    不过穿一身翰林官服喝酒,的确有些不太便利,多少有失庄重,便跟小霞去后堂更衣。

    小霞拿出一件崭新宝蓝团花缎面长袍,里头衬着轻软珍贵的裘皮,做工十分华丽精美。

    贾琮换上长袍之后,发现十分妥帖合身,心中微微有些奇怪。

    ……

    诺颜台吉见贾琮换装回来,笑着围着他转了一圈,笑道:“你穿上倒是十分合身。”

    两人落座小酌几杯,又说了一些闲话,各自笑意盎然,气氛愈发融洽。

    诺颜台吉说道:“琮兄弟已旁听数日和谈,觉得两邦何时能洽谈落定。”

    贾琮微笑道:“蒙古使团提升四成互市数额,已超过朝廷承受极限,两邦和议必难以落成。

    其实即便我不说此言,诺颜乃是智慧明达之人,想来早已心中有数。

    听闻使团以土蛮部阿勒淌为首脑,他是草原上大有名气的人物。

    既然我们能看出提升四成互市额度,所带来的和议后果,想来阿勒淌大人定也心知肚明。

    他既知此举会让和议陷入僵局,为何还要强行提出此议。

    这几日我旁听和议事宜,除了双方虚耗时间,并无其他意义,很是让人费解。”

    贾琮说完此话,一双朗目便看向诺颜,希望能从他的神情之中,看出许端倪。

    其实这样的疑问,不仅贾琮一直盘旋心头,那日他去拜谒上官,王士伦和顾延魁也有同样疑问。

    只是各人都无法窥破其中玄机,诺颜是残蒙使团三大首领之一,贾琮觉得他必知道其中奥秘。

    诺颜台吉听了贾琮此言,心中微微一跳,其实他也早有这等疑问。

    当初阿勒淌召集他和永谢伦部盖迩泰,要将互市数额提高四成,当时诺颜台吉就提出顾虑。

    但是阿勒淌对此并不在乎,声称即使议和难度加大,便延长留驻神京时间,多花时间进行洽谈。

    如今想来似乎刻意拖延时间,其中真实缘由,阿勒淌只字未提,诺颜台吉也参悟不透。

    他也联想到发现的诸多端倪,比如土蛮部的千户达鲁花赤,为何早早抵达神京,掩蔽身份开设段家粮铺。

    段春江为何通过薛蟠,刻意结识齐国公次孙陈瑞昌,而此人刚好任职五军都督府。

    阿勒淌初来神京,便派人接触段家粮铺,这之后为何再无接触。

    诺颜台吉曾将这些疑窦,和阿勒淌提高四成互市额度,进行关联推敲,却发现找不出任何关联。

    蒙古三大万户部落,虽然同出一脉,但他们在诉求和利益方面,依旧存在相左分歧和偏差。

    安达汗想要整合各部力量,就要化解或掩盖彼此分歧,最好办法便是消息屏蔽和筛选。

    奥尔多斯部和永谢伦部知道该知道的,自然也会最大限度少生分歧。

    这样的御众之法,对于饱读汉书的诺颜台吉,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不管是他还是盖迩泰,如果向阿勒淌询问事情根底,对方必定多番掩饰推脱,问了也是白问。

    虽鄂尔多斯部与土蛮部存在潜在分歧,但在蒙古部族的大局之下,诺颜台吉不会将这些告知贾琮。

    笑道:“你只说提高四成互市数额,是大周朝廷无法接受的极限。

    却不知只有这个互市数额,才能消减蒙古各部秋冬物质匮乏。

    大周如能达成此项互市数额,九边之地必定刀兵消弭,两邦皆能安土守边,和睦相处,岂不是美事。”

    ……

    贾琮肃然说道:“我也认同开启互市,两邦取长补短,各取所需,睦邻相处。

    只是土蛮部安达汗聚兵二十余万,雄心勃勃,牧马南向之心,早已昭然若揭。

    草原上有这等觊觎外邦之人,朝廷施以防备警戒之策,无可厚非,乃是护国安邦之道。

    如果大周真同意提升四成互市额度,可不会是诺颜所说,只是消减蒙古各部物资匮乏。

    而是真正的资敌气焰,安达汗不会因此消减半分雄心,所以此事绝无法落地成行。”

    诺颜台吉见一向和煦倜傥的贾琮,说到蒙古部族南向野心,语调言辞渐变得严峻冷淡。

    心中不由自主生出一丝黯然,想来他是南朝后起之秀,书经举业出身官员,忠贤内外之别,必定森然坚定。

    还曾在九边削平外番,乃是天生名将,对外族觊觎之举,必定是严阵以待之心,不会有半分怀柔绥靖之心。

    ……

    贾琮细心关注诺颜台吉神情,说道:“我知道鄂尔多斯部世居河套,那里土地丰饶,水草繁茂。

    古书上说秦汉之时,河套近河之地,便可种植粮麦之物,被称为塞上江南,难道也会物资匮乏?”

    诺颜台吉说道:“河套能种粮麦之地,那是百千年前传说,世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