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玄墓蟠香寺 (第2/3页)
了僧录司的官员。
向他描述那位带发女尼的形貌,可是今日现场有数百名僧尼,那官员哪里都能认得。
贾琮看见他手中拿着一本厚厚布册,眼中一亮,问道:“这可是本次参加大殿仪殿的僧尼名册。”
那官员答道:“正是本次参礼僧尼的名册,金陵省下辖各处八十一所名寺古刹,僧尼共两百九十七人。”
贾琮身为大慈恩寺七品撰经礼官,这个身份总算有了些用处,当下就和那僧录司官员调用了这册名录。
花了一宿的时间,将名册上所有二十七所尼庵名字、地址、参仪女尼等信息仔细摘录下来。
这些尼庵在金陵有十一座,其他分布在镇江、扬州、姑苏、梁溪等地。
而参加典仪的女尼,并没有登记是否带发的信息,只是记录大德僧尼名字,其他随行僧尼只记录人数。
也就是说,贾琮要从长江两岸数州之地,在那二十多座尼庵一一查访,才有可能找到芷芍的下落。
这已经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大殿中那一幕,对他来说已是缴天之幸,即使走遍大江南北,贾琮也一定要找到她的下落。
第二天一早,贾琮就带了五儿出门,又去应天府请贾雨村出具查访人口的公文。
然后便去金陵城中那十一座尼庵一一查访。
因为五儿从小和芷芍要好,对芷芍的一切都很熟悉,且尼庵是不允许男客进内堂的,带着五儿一起就方便了许多。
两人每日一大早就出门,奔波了两天,走遍了那十一座庵堂,却一无所获。
既然金陵的尼庵找寻无果,那他就要去扬州、姑苏、镇江、梁溪等地去寻找了。
这一晚,他在书房中翻阅那册僧录司名册,希望能有新的发现,
翻到其中一页时,发现姑苏玄墓寺这个名字,心中微微一动。
他知道姑苏吴县有一座玄墓山,因东晋青州刺史郁泰玄葬于此而得名。
此山遍种梅花,每到冬季,寒梅盛开,望之若雪,是姑苏本地人赏梅的第一要地。
贾琮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听黛玉提过多次,黛玉因客居贾家,多年来思乡之情甚切。
她每每和贾琮说起故乡姑苏,对号称“香雪海”的玄墓山梅花念念不忘。
而贾琮还知道玄墓山上有一座蟠香寺,是红楼中那位“云空未必空”的妙玉修行之地。
也不知玄墓山上有几座尼庵,那玄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