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不留手尾、不落口实 (第3/3页)
的震撼与惊恐。
这些文件,从印章到审计报告,看似所有一切都经由合法程序,实则却是一场欺上瞒下的掠夺。
用合法的名义,将苏联巨额的国有资产从国营厂抽离,无法无天。
实值五千万卢布的食品加工厂,在不知什么背景的高手操纵下,莫名其妙变得只值两百万卢布,最后又以一百万美金的贷款偿还,光明正大被划进了远东银行的名下。
“翟先生,这是不是有些太直接了?”
徐文海也算是海归派,见多识广,却仍被翟远这通操作惊的不轻。
“你以为这些红章是谁盖上去的?”
翟远点了点文件上各个部门的印章反问一句,旋即笑道:“一间占据了伏尔加河运输路线,斥资数千万卢布修建落成的食品工厂,结果却连莫斯科市民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每年还亏损几十上百万,这样的企业,除了还在拿工资的工人们,大把人希望它原地破产。而远东银行也只是在照章办事,审计委员会说它值两百万卢布,那就是两百万卢布,就算将来有人查底账,我们也是被蒙骗者。”
整个苏联的国营企业,无论对改革派的戈巴契夫,或者激进派的叶氏来说,都是尾大不掉的累赘。
比如,这间瓦尔代食品加工厂本来要解决莫斯科的粮食问题,
结果生产粮食的国营集体农庄迟迟无法供给原材料,直接让耗资甚巨的加工厂成为摆设。
那农作物呢?种了啊!烂在地里了。
为什么呢?国营运输部门不给调配卡车,粮食运不出去。
那卡车呢?国营汽车厂没产出来,我们车队不够啊。
汽车厂也有话说,妈的今年钢材厂没给我们配额怎么生产啊……
一整套流程下来,时至今日,一纸公文就能将一个刚刚建成、设备先进、潜力巨大的食品加工厂,改写成一座破旧老厂,间中自然避免不了腐败问题,但同样离不开上层对此的默许,又或者说比起大厦将倾让上层个个焦头烂额,已经顾不上这些鸡零狗碎的小事。
“所以各位,远东银行接下来的贷款业务遵循一个原则,只要程序合法合规,像是冶金厂和瓦尔代加工厂这样的优质企业,大可以放贷出去,坏账以后就对他们进行停贷和申请破产清算。”
翟远轻轻敲动桌案,对徐文海等人吩咐道:“当然,放贷的同时文化部也会配合做出宣传,赞颂在戈巴契夫执政期间,好似远东银行这样的外资企业,正在帮助苏联的企业改革提高效率,促进经济现代化。”
“官方文件、审计报告和资产程序,你们作为专业人士比我懂得多,只需要照规矩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过记住一条,所有因为负债清算的企业,我们不经营也不开发,如果有工人来闹事,直接联系阿列克谢解决,他解决不了就联系其他股东们,总之远东银行不要出面应付任何事。”
翟远说到这里顿了顿,咬着烟头拍了下徐文海的肩膀,笑道:“徐经理,明天我要出发去一趟乌拉尔山区,见个朋友。希望在我离开期间,远东银行无论在储金或者放贷业务上都能继续良性发展,等我回来给大家发奖金。其实说到底都是一句话,一切严格按照合同执行,流程清楚、不留手尾、不落口实。
“我希望大家都能认清一件事,就算睡着了觉也要在心底告诉自己,我们来这边开展银行业务,并非在收割苏联经济,而是实打实希望为经济做出贡献,真金白银拿出去帮他们进行改革发展。”
“可惜苏联鬼佬他们自己不争气啫,所以远东银行只好暂时替这个国家接收保管一部分累赘,等到将来再完完整整归还给对方。”
翟远晃了晃手里瓦尔代食品加工厂的估值文件,目光扫过几位专业人士,眼底闪过丝笑意:“不过好似这种估值文件,到时候恐怕会过期作废,届时我们需要再请动审计委员会的人,重新核算下名下的资产,就当是收取少少的保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