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蔡松林 (第2/3页)
,忍不住摇头感叹:“原来真是枪毙名单来的,不过这粒子弹是打向整个宝岛娱乐业呀。”
即便有荷里活大片的冲击,宝岛电影依旧在夹缝中求生,像个吸氧为生的迟暮老人,不至于一命呜呼,然而今日翟远这一手如釜底抽薪,几乎是闸断了岛内娱乐行业的氧气管。
“话又不能这般讲,宝岛电影人肯过档至少有工开有钱赚,翟先生这支善良之枪射出来亦都是善良子弹嘛~”
曾智伟笑容痴肥说完,又扭过脸问谭家明:“是了,都不记得问你,你和朱延平今次合作的这部戏叫什么名字?翟先生话,如果宝岛这班制片和导演肯过档,将来1024包他们在香江的排片,一阵间见面,正好开这个条件给他。”
“这个条件开的真是……”谭家明咂咂嘴,颇有些啼笑皆非。
可惜此时尚未流行出‘惠台’二字,否则谭家明一定脱口而出。
为了挖宝岛电影人过档,分薄自家在香江的排片份额,整个行业也只有垄断了光盘发行市场的九一娱乐敢这么玩,否则即便换做单一领域的院线霸主,分分钟也会被高产量导致的积压影片库存拖死。
抛开宝岛的文娱官方部门和制片公司的大老板不谈,对单个的宝岛电影人来说,九一娱乐现在就是在做慈善。
谭家明慨叹过后,略一思忖说道:“今次同朱延平合作的这部戏叫《雪在烧》,好典型的宝岛商业片,讲的是通奸杀夫的主题,故事创新性上弱了少少,不过打磨一下也足够上1024排片。”
“好啊~”曾智伟笑着点头:“如果朱延平肯过档,他这部《雪在烧》就是1024上映的第一部国语片……所以家明哥,辛苦你多做打磨,最好令到这套戏一炮而红,之后我再照着这份名单招兵马买就,想必就不用再费太多口舌。”
谭家明闻言,隐约能感觉到自自由总会歇业、电影协会成立,将来港台电影圈攻守之势两极反转的格局。
他用力搓了把脸,未想到自己和朱延平仓促探讨出的《雪在烧》故事,竟会成为改变这一格局的导火索。
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谭家明呼了口气,冲曾智伟咧嘴一笑:“即是要我做敲门砖啫,只是不知道朱延平够不够胆量纳这第一份投名状。”
今次这部《雪在烧》导演是谭家明,制片朱延平,但背后的投资方却是宝岛赫赫有名的学者有限公司。
学者的老板蔡松林,在几大民营片商中亦是首屈一指,更兼有帮派背景。
平行时空里,蔡松林甚至是许家强‘永胜娱乐’的幕后金主。
“那倒是,朱延平就算再心动,也要看蔡老板肯不肯放人。”
曾智伟轻一点头,接着又露出招牌式油滑笑容:“不过无所谓,我们小喽啰对上小喽啰,至于蔡松林这种大水喉,当然由翟先生这支更大的水喉去谈……”
…………
“不好意思啊蔡老板,中港通讯的负责人刚刚传来消息,说是南韩三星集团有些业务上的问题想请翟先生定夺,翟先生正在跟对方电话沟通,抽不出身,所以特地吩咐我来招待您,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还请蔡老板见谅。”
前几日金马奖颁奖典礼前夜,中影林登飞攒局宴请翟远,对方当众声称要搞个‘新自由总会’时,蔡松林这个宝岛大水喉已经见识过这位翟老板嚣张跋扈的行事风格。
只是没想到自己今天登门拜访,竟直接吃了记闭门羹,连正主都未见到,随便找个由头便将他这位岛内娱乐大亨晾在一旁。
偏偏这个由头找的还挺合理,翟远跟南韩三星合作的中港通讯,又或者与东洋合作的半导体业务,宝岛《九一日报》早就宣传的铺天盖地,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比电影圈这些小打小闹更有含金量,顾此薄彼也是最正常不过。
芝山庄的露天花园里,蔡松林西装笔挺坐在一张桌台前,脸上挂起斯文笑容。
“施小姐太客气啦,翟先生有大生意要做怎么会失礼?”
时年四十岁的蔡松林脸型方阔,颧骨略高,下颌线条分明,一副典型的闽省帅哥长相,言谈间中不似江湖人,反倒带着几分斯文书卷气。
望着对面而坐的施楠生和许鞍嬅两位女流,蔡松林脸上笑容不减,半开玩笑道:“况且今天不仅见到九一娱乐的女诸葛,还重逢了我学者公司的贵人嬅姐,是我蔡某人要讲荣幸才对嘛!”
八十年代初,学者电影公司在宝岛创办不足两年,先凭一部跟风《醉拳》的《怪拳怪招怪师傅》在一众揾食艰难的民营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