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四十八章 梦醒处,来时路(大结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四十八章 梦醒处,来时路(大结局) (第2/3页)

光辉灿烂的印记,此刻只让他感到一种隔岸观火的遥远与疏离。

    直到他漫无目的地踱步,来到了一个名为“海权争锋:十五至十七世纪——前工业时代的科技曙光”的独立展厅角落。展厅的灯光比其他区域略暗一些,仿佛特意营造出神秘感和历史的重量感。

    忽然,秦枫身体巨震,如遭雷击!

    他的脚步钉在原地,呼吸骤停。巨大的独立展柜如同一面透明的墙,占据了整片视野。灯光柔柔地打在柜中悬挂着的物品上。

    那是一幅巨大的锦缎残片!深红的底色已洗褪成暗沉的棕紫,大片金线绣迹朽坏脱落,边缘更是参差破碎如被猛兽啃噬过。然而,在残存的中央部分,依然可以清晰地辨识出几个模糊却倔强的字迹残形:“万师”!

    “万”字只剩半角;“师”字的上半部却顽强地挺立着,下半部虽朽,锋芒犹在!

    “……千秋一人,万民之师!”淳化县那万人跪献、红绸铺街的盛大场景,伴着乡老们涕泪纵横的高呼,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撞开了记忆的闸门!秦枫的心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

    “怎么可能!这…这明明…”他喉咙发紧,几乎失声。

    目光不受控制地、带着巨大的惊骇和颤抖,仓皇下移。

    锦旗残片下方的展台上,在柔和的聚光灯下,静静地陈列着几件器物:

    左侧,是一艘只有拳头大小的舰船模型。材质非金非木,呈现出一种古老的青铜色泽,却又隐隐透出合金般的冷硬质感。它的形制极为奇特,融合了明代福船与某种超越时代的流线设计。最令人惊异的是船体核心舱室被精巧地剖开了一角,里面显露出的并非简单的船舱结构,而是一套繁复到令人头皮发麻的微型青铜齿轮组!每一个齿轮的啮合角度都精确得匪夷所思,蒸汽活塞的结构更是简洁而高效!模型底部,刻着比蚊蝇还小的八个篆书:“格物导引·枫监造”。

    一股电流瞬间窜遍秦枫全身!这分明是当年“墨翟号”早期原型机微型化的验证模型!是杨开天亲自捧到他面前,眼中闪烁着孩子般光芒的那一个!那个“枫”字,是他习惯性的提笔!

    右侧,则是一方石碑拓片的残片。石碑似乎曾被巨力砸断,只剩下右下角。拓印出的文字,是工整而略带风骨的开国馆阁体楷书:“……安石公曰:帝亲降陛阶,握师手曰:‘卿归,国之柱石也!’……军民咸睹,涕泣载道,咸谓千年一出国手,天佑大明……”

    文字在这里断裂,但那场景却无比清晰地烙印在秦枫脑海中!应天承天门外,夕阳熔金,朱元璋龙骧虎步从高台走下,抛却帝王尊严,在百官万民注视下,一把握住他的手,那一声包含欣慰与后怕的“国之柱石”,曾让整个帝国为之沸腾……

    “这些文物属于一个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阶段——通常被称为‘大航海前夕的技术大爆发’。”

    一个清晰悦耳、带着职业讲解热情的年轻女声在秦枫身后不远处响起,清晰无误地传入他耳中,每一个字都如同冰锥。

    “考古学家推测,大航海时代前夕,技术爆发可能达到的惊人高度。这块锦旗残片,通过残留的织物纹样和‘万师’二字推断,很可能与一位真实存在的、极其神秘而重要的技术先驱或‘帝师’有关联,但具体身份在学界仍存较大争议……”

    “再看这件青铜船模,诸位请仔细看它的内部结构!”

    声音拉近了些,带着引导性的兴奋。

    “这种精密的微型齿轮组和这个……蒸汽活塞式动力结构的构思,其复杂性、前瞻性和实现的工艺水平,完全超越了当时甚至其后很长时间的主流技术认知,堪称不可思议!它代表了一种极其独特、甚至……孤悬于时间线之外的技术路线和哲学思想……”

    声音微微放低,带上考究的神秘感。

    “还有这石碑的残片,它记载的情景,大致是帝王‘降陛阶’握手相赞,这种逾越常规君臣之礼的举动,本身就惊世骇俗!而‘安石公’这一称谓的指向,以及与文中‘帝’、‘师’的关系,更是厘清这段隐秘历史人物谱系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