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61章 陈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61章 陈群 (第3/3页)

群与曹休、曹真、司马懿一同开府治事。”

    “不久,陈群又升任司空,位列三公,仍旧兼任录尚书事。”

    “魏明帝曹叡执政不久,陈群就上疏劝谏他效法周文王,以仁德之政治理天下,建议朝廷推崇道德,”

    “传播教化,体恤百姓;杜绝群臣拉帮结派,遏制同僚追捧之风。”

    “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七月,大司马曹真上表请求讨伐蜀国,从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进兵。”

    “陈群上表劝谏,认为当年曹闯从阳平关进兵攻打张鲁,曾收割当地豆麦作为军粮,张鲁尚未打败而粮食吃完;”

    “如今劳师远征,必定缺粮,而且斜谷地势险峻,进退不便,运输粮草更加困难,应该谨慎出兵。”

    “曹叡听从陈群的建议,但曹真接着又上表请求从子午道(今陕西长安县南)进兵伐蜀,陈群再次列举了出兵的种种不利条件,并且提到军费开支的问题。”

    “曹叡下诏把陈群的建议批转给曹真参阅,曹真却以此作为曹叡许可的根据,命令大军出发。”

    “大军远征,赶上连日大雨,陈群又提出应该下诏让曹真撤回,曹叡听从。””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二月,曹叡的女儿曹淑夭亡,被追封加爵,谥号平原懿公主。”

    “陈群又上疏劝谏,认为人的寿命长短、生死存亡都是自然定数,按照古代的礼仪,八岁以下的孩子夭亡,不宜举行葬礼;”

    “何况公主夭亡,不到一岁,以成人之礼为她隆重下葬,让群臣守灵服丧,有违古代的礼仪。”

    “陈群又在奏疏中提及曹叡打算迁移宫殿,修筑别宫,耗费巨大,劳民伤财,不利于国家安定。魏明帝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青龙年间,曹叡大兴土木,修筑宫殿,耽误了百姓耕种。”

    “陈群上疏劝谏,认为当今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战事频繁,将士劳苦,不宜增加百姓负担;”

    “何况吴蜀两国都还未消灭,国家还未安定,当务之急应该鼓励农耕,做好备战,不宜劳民伤财。”

    “曹叡不愿听从,陈群又再说劝谏,最终曹叡还是减少了一些宫殿修筑的事务。”

    “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十二月,陈群去世,被谥为靖侯,他的儿子陈泰继承爵位。”

    “曹叡追思陈群的功德,将陈群的封邑分出一部分,封他的另一个儿子为列侯。”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朝廷下诏,陈群及其他曹操时期的已故旧臣,配祭魏武帝曹操的庙庭。”

    苏轼:从地理位置来看,徐州乃九州之一,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是兵家必争之地。

    最为致命的是徐州的四周没有屏障守护,随时可能出现四面受敌的局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北边有虎视眈眈的袁术,西边有越来越强的曹操,背后还有性格怪异的吕布。

    按照刘备现在的实力去接管徐州,一定会遭到袁术的打击。即便袁术没有行动,但背后的吕布若偷袭,那也是防不胜防。

    陈群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这件事,因此建议刘备还是慢慢积攒实力,等到足够强大的时候再做打算。

    可刘备哪里肯听,还是把徐州拿到了手里。

    接下来的事情不用多说了,刘备先是和袁术对峙,后被吕布偷袭,最终不仅徐州没了,妻儿和关羽也被冲散落到了曹操的手里,可以说一夜回到解放前。

    陈群看到刘备如此行事,心灰意冷,于是跟着父亲躲了起来。

    虽然此时刘备追悔不已,但陈群已离他而去,他也只能自认倒霉,这么厉害的一位人才,就这样被他放走了。

    陈群确实是一位善于审时度势的人,当他认识到刘备的问题后,他马上抽身,将目光对准了曹操。

    当曹操攻破徐州后,躲在徐州城内的陈群带着父亲前来参拜。

    曹操知道二人都是名士,也是以礼相待,并且委以重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