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蒋济 (第2/3页)
阵被溺及被斩者多达千余人。及后因有疫病而撤军。
曹仁战后旋即逝世,蒋济授命为东中郎将,代领曹仁的军队。后来又被征召回朝,任为尚书。
黄初六年(225年)冬季,曹丕亲自领水陆军队到广陵,临江阅兵,向东吴炫耀武力。
身为扬州人的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更作《三州论》劝谏。
但曹丕不听,最终战船数千都因河道结冰而停滞不能前进。
有人建议将军队留在当地屯田驻守,蒋济又以当地东近大湖、北近淮河,当雨季水涨时容易被东吴军队掠夺屯田物资而反对。
曹丕听从了蒋济的建议,因而撤离。这时,湖水有点枯竭,曹丕把所有的船都托付给了蒋济。
战船本来排列在数百里中,蒋济让人凿了四五条河道,把船聚在了一起,预先做好土墩截断湖水,让船前后相接,湖水冲刷,将船只导入淮河中。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魏明帝曹叡[ruì]继位,蒋济被赐爵关内侯。
太和二年(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曹休,谎称受到吴王孙权责难,打算弃吴降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被其所诱,率兵进攻皖城。
蒋济认为曹休这次深入东吴,与东吴精兵对抗,而且驻守上游的吴将朱然会从后袭击,建议不要出兵;但曹休还是继续前进。
及后吴军在安陆一带频繁出没,蒋济见吴军虽然示形于西,实际上却有东进围歼曹休之势,又建议快派援兵援救曹休。
曹叡遂令豫州刺史贾逵率所部东进与曹休合军一处。不久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大都督陆逊率九万余人伏击,
魏军战败,丢弃大量军需品后撤,并被吴军追至夹石,在夹石遇到贾逵的援军才阻住了吴军的追击,不至于全军覆没。事后,蒋济被升迁为中护军。
中护军一职虽位不比上卿,但职权颇重,除了在军中总统诸将,执掌禁卫外,另有负责选任武官的权力。
蒋济为护军时,难以止住人们争先恐后地行赂,于是利用此职权之便大肆谋取私利,故当时民间有歌谣说:
意为军官想要担任牙门将这样的军职,必须送护军蒋济一千匹帛;就算是百人督的这种低级军官,也需要五百匹帛。
司马懿夙来与蒋济关系融洽,有一次他与蒋济闲谈时便以此事相问,蒋济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解释,
于是开玩笑说:“洛阳京城中的商品价格贵,少一钱也买不到啊。”遂相对欢笑。
当时,魏朝皇帝为了不大权旁落于朝臣,因此集权独揽,设立中书省掌管机要,担任中书监、中书令职位的中书省官员作为皇帝近臣,因为受到信任而大权在握,被称为“专任”。
“蒋济上疏魏明帝,大意为:古往今来大臣权力太重则国家就要危亡,帝王和身边侍臣太过亲近则容易受蒙蔽。”
“前朝大臣专权,引发内外动乱。如今陛下亲理朝政,大权不轻易授予朝臣,而让中书近臣掌握国家机要。”
“但左右近侍之臣未必贤于朝中大臣,而便辟逢迎却是他们所长。”
“陛下要光大武帝、文帝的基业,事事亲为,然而即使身为人君也难以独揽天下所有事务,始终还要贤臣的辅佐,”
“所以应该挑选品行优秀的贤良为官,不应使圣明之朝有专权的近臣官吏挟制内外。”
“魏明帝下诏嘉奖,诏曰:刚直的大臣,是君王所倚仗的。”
“蒋济文武全才,做事勤勉,尽心尽力,每有军国大事,总有奏议,忠诚奋发,我十分看重他。”
“蒋济迁为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太和六年(232年),曹叡遣殇夷将军田豫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循陆路,一起进攻盘踞辽东的公孙渊,蒋济却认为”
“但凡不是意欲吞并本朝的敌国,不是反叛本朝的臣子,都不宜随便征伐。如果攻而不克,是逼其为反贼。”
“所以说‘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