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67、一日游(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67、一日游(求月票) (第2/3页)

处是中统和中统家属一处集体生活所在,建立了一套“乌托邦”式的集体生活制度。

    按徐增嗯事先报告,该处不但有公共食堂,还有托儿所等,家属安心生产,特务安心工作,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俨然是《礼记》中对大同社会的描述。

    大同社会的核心不就是“天下为公”吗?这不就是践行中山先生思想的核心体现吗?

    所以,果党元老于右任等人对此非常感兴趣。

    但仅仅过了一天,记者再次接到通知,说视察取消了。

    记者对此非常郁闷,好奇心作祟之下,带着照相机只身前往据山城四十公里外的唐家沱考察。

    但他到了唐家沱才发现,这里根本不是徐增嗯描述中的什么“整齐清洁、有条有理”,而是乱七八糟,一片乌烟瘴气。

    他刚想拍几张照片,就被中统特务发现,不但没收了他的照相机,还一顿拳打脚踢,将他关在了猪圈里。

    释放后,记者投诉无门,CC系和中统控制的报纸,根本不敢刊登他的文章,最后被逼无奈,只好将文章投给了民主人士掌控的《新蜀报》上。

    记者在文章的最后加了一句:“特务政治,欺上瞒下,乌烟瘴气,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我痛心疾首。但现在脱离了你们的掌控,我非常高兴!对不起,我要到香江去了。”

    “唐家沱,集体生活?”张义看得啧啧称奇,想不到中统竟然也会实施集体生活、集体劳动的模式,简直匪夷所思。

    钱小三一脸不屑:“这不就是苏联人那一套吗?中统的对手是红党,近朱者赤,没想到连苏联人那一套也学到了。”

    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并不奇怪,中统有一半的人是红党叛徒,在这些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中统乃至徐增嗯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后来的常太子也实施的是自己在苏联学到的那一套,只不过全都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事应该不是出自徐增嗯之手,倒像是他那位夫人的手笔。”

    “费霞?”

    “对,就是她。”

    费霞是湖北人,徐增嗯的第三任妻子。她早年留学俄国加入红党,据说和常太子是同学。

    回国后,叛变革命,初期住在中统给留俄归国学生设立的招待所里,由果党供给生活,负责介绍工作。

    有一次,徐增嗯去招待所视察训话,费霞代表留学生答话。费霞颇有姿色,又能言善辩,一下就吸引徐徐增的注意,将她介绍进了宣传部做编辑工作。从此,两人来往日密,关系暧昧,但被徐增嗯老婆发现后,一番撒泼谩骂,两人的关系告一段落。

    后来,徐增嗯生病住院,费霞为了报答他的“知遇之恩”,不辞辛苦,主动赶去伺候,精心服侍了一个多月,把徐增嗯感动得一塌糊涂。

    精神愉悦,身体康复的也快。出院后,徐增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费霞住到一起,公开同居,并发誓这回非费霞不娶。

    二陈兄弟对他这种朝三暮四玩弄女性的婚姻之道嗤之以鼻,同时觉得出身红党叛徒的费霞绝非等闲之辈,担心她是红党派来的卧底,担心徐增嗯驾驭不住,从而影响特务工作,公开反对两人结合。

    但徐增嗯已认定了费霞,对二人的说辞,坚决不从,甚至还以辞职威逼。

    二陈兄弟无奈,只好将此事捅到了常某人那里。

    但常某人对这种儿女私情的事根本没放在心上,拗不过二陈兄弟一再要求,终于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召见了徐增嗯。

    常某人单刀直入:“你有把握吗?她受红党理论毒害至深,能说会道,切不可掉以轻心。”

    徐增嗯也很直接:“我有把握,即便辞职,也非她不娶。”

    常某人见说不动徐增嗯,想想自己原先也有过两妻一妾,五十步笑百步,比徐增嗯好不到那里去,也不再勉强,只好由他去了。

    常先生不反对,徐增嗯便立刻结婚了。因为果党在搬迁山城的途中,为了让费霞满意,煞有其事地在武汉找了一家教堂举行了婚礼。

    但婚礼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