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许昌政局动荡! (第2/3页)
他恨自己优柔寡断,错失良将,导致今日的困境。
“主公,胜败乃兵家常事,切勿灰心丧志。”诸葛亮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刘备心中的阴霾。
他看着诸葛亮那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孔明,你说,我还有机会吗?”刘备的声音沙哑而低沉,带着一丝颤抖。
诸葛亮微微一笑,羽扇轻摇,目光深邃,“主公,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卧薪尝胆,何愁大事不成?如今荆州已得,正是我们发展壮大的良机。只需稳扎稳打,发展民生,操练兵马,待天下有变,便是我们崛起之时!”
刘备的目光逐渐明亮,他紧紧地抓住诸葛亮的手臂,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孔明,你说,我们该如何做?”
诸葛亮附耳低语,刘备的脸色不断变化,时而凝重,时而欣喜,时而担忧……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出一股前所未有的坚毅,“好,就依你之计!”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豪情万丈,“曹操,孙权,你们等着,我刘备,迟早有一天会卷土重来!”
“主公,还有一事……”诸葛亮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神秘,“此事,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刘备的目光如炬,心中暗自发誓,再也不会重蹈覆辙,轻信谗言。
他想起过往种种,因为听信谗言而做出的错误决定,让他痛失良机,悔恨不已。
如今,他终于明白,明辨是非,才是成就大业的关键。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着前所未有的坚毅,仿佛一块磐石,屹立不倒。
刘备起身踱步,神情庄重严肃,心中思虑万千。
他知道,要成就大业,仅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更需要人才的辅佐。
他回想起诸葛亮方才的肺腑之言,心中对人才的渴望更加强烈。
他暗暗决定,要广纳贤才,善待人才,为蜀汉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房间里静谧无声,只有烛火跳动的声音,刘备眉头紧锁,神情专注地思考着。
荆州虽然到手,但百废待兴,如何才能为蜀汉创造有利的条件,是他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民生,操练兵马,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他必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才能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最终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
他走到桌案前,拿起笔墨,在纸上写下了“民生”、“兵马”、“粮草”等字样,然后又将它们一一圈起来,陷入了沉思。
窗外,夜色渐深,寒风呼啸,树影婆娑,仿佛在为刘备的未来担忧。
而刘备,却丝毫没有察觉,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苦苦思索着蜀汉的未来。
突然,他眼前一亮,仿佛想到了什么,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放下手中的笔,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豪情万丈。
“孔明啊孔明,”刘备低声说道,“你说的对,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只是……”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
刘备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荆州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发展民生的绝佳之地。
他必须尽快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让百姓安居乐业,为蜀汉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他仿佛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听到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孔明,你说得对,未来,是属于我们的!”刘备停下脚步,转身面向诸葛亮,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一道惊雷,在房间里回荡。
“荆州虽残破,但根基尚存。我意在发展民生,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诸葛亮微微颔首,羽扇轻摇,目光中充满了赞赏。
“主公英明。荆州百姓久经战乱,民心涣散,亟需安抚。发展民生,正是当务之急。只需数年休养生息,荆州便可恢复元气,成为我军坚实的后盾。”他顿了顿,语气更加语重心长,“主公,成大事者,需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就大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