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13章 西部开发(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13章 西部开发(三) (第3/3页)

是滋味,便说动了新民帝周进,让牛军出任川蜀行省布政使,连同他妻子白秀玉,也一同带了过来。

    韩奇纵使在新民帝周进面前,有一些情分在,但这种事情,他能不掺和,自然是尽可能不掺和。

    西部开发乃金陵新民朝廷的既定国策,第一批垦荒队伍来到金陵后,紧跟着又有第二批、第三批垦荒队伍来到了蓉城。

    其中,第三批垦荒队伍,其带头者,乃广陵张家,即当朝内阁首辅张安世的家人。

    随着张家人一同到来的,还有贾家的贾菖、薛家的薛蟠及其他一些中小家族。

    韩奇在总督衙门摆了几桌酒席,请各大家族的头面人物吃虎肉,喝虎鞭酒。

    在酒席上,韩奇听大家说得热火朝天,议论哪一处土地肥沃,哪一处土地用水方便,他不禁也一时兴起。

    大家千里迢迢过来垦荒,他自己也可以开垦不是?

    酒宴过后,韩奇在总督府的庭院中负手而立,眉头轻皱,望着远处沉思。一旁的汤师爷小心翼翼地候着,不敢出声打扰。

    半晌,韩奇转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汤师爷,沉声道:“汤师爷,你也知道,蜀地如今人口稀少,政务着实没多少可忙的。依我看,不如先将政务放一放,去抢占一两处好地方,作为我韩氏家族日后的永久基业。”

    汤师爷微微一怔,旋即点头应下,可脸上却闪过一丝犹豫。

    韩奇瞧在眼里,挑眉问道:“怎么,有话就说。”

    汤师爷恭敬地拱了拱手,说道:“大人,如今朝廷早有定制,以户为单位,平均每人所占田土不得超过一百亩。如此算来,即便占了地,收益也没多少。那些江南望族积极外出拓荒,是因族中人口众多,需以此为家族开枝散叶、繁衍生息之计。可咱们情况不同啊。”

    韩奇听后,沉思片刻,缓缓点头:“你说得有理,我目前一人在蓉城,占一百亩地确实收益不大,倒也不必费这功夫了。”

    说罢,他眼中闪过一丝别样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不过,师爷,我做过生意,深知商机所在。你瞧,如今前来蜀地的垦荒队伍日益增多,要不了多久,蜀地人口恢复到战乱前的数百万也并非难事。这人口一增,衣食住行的需求必然猛涨,这才是稳赚不赔的大生意啊。”

    汤师爷眼睛一亮,连忙附和:“大人高见,这确实是难得的商机。”韩奇当即拍板,决定投身商业。

    接下来的日子里,韩奇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他凭借着总督的身份和人脉,四处寻觅合适的厂址。在选址过程中,他亲自考察地形、水源和交通,每一处都仔细斟酌。

    筹建纺织厂时,招募工人成了难题。蜀地人口本就少,有纺织手艺的更是稀缺。韩奇没有退缩,他命人张贴告示,以优厚的待遇吸引周边地区的手艺匠人。同时,开办纺织培训班,从当地招募年轻女子,聘请经验丰富的师傅传授技艺。

    酿酒厂的建设也不轻松。为了酿造出口感独特的美酒,韩奇四处寻访酿酒秘方。他踏遍蜀地的山山水水,找到一位隐居的酿酒大师。在韩奇的再三恳请下,大师终于答应出山,指导酿酒厂的生产工艺。

    砖瓦厂的筹备同样艰辛。韩奇深入研究砖瓦烧制技术,改良窑炉,提高生产效率和砖瓦质量。他还亲自监督原料的采购,确保每一块砖瓦都坚固耐用。

    在营建客栈和酒楼时,韩奇注重细节和服务。从选址到装修,他都精心设计。客栈和酒楼选址在交通要道和繁华地段,装修风格独具蜀地特色,还配备了舒适的住宿和美味的菜肴。

    而川蜀理工学堂的营建,更是韩奇的心血之作。他深知教育对于蜀地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亲自规划学堂的布局,聘请各地的名师任教。

    时光荏苒,三年转瞬即逝。在这三年里,韩奇虽在政务上花费的精力不多,但在商业和教育领域却成果丰硕。他一口气建成了纺织厂、酿酒厂、砖瓦厂,两家客栈和三家酒楼生意兴隆,川蜀理工学堂也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当朝廷派来的监察部大臣赵全来到蓉城巡视时,看到的是一片繁荣景象。纺织厂内机杼声声,生产出的布匹畅销各地;酿酒厂酒香四溢,美酒供不应求;砖瓦厂的优质砖瓦被用于蜀地的各项建设;客栈和酒楼宾客盈门,热闹非凡;川蜀理工学堂里书声琅琅,学子们充满朝气。

    赵全对韩奇的成就赞不绝口,并将他的功绩如实上报朝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