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3章 九江募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3章 九江募兵 (第3/3页)

,身体没有残疾,能够将募兵官吏前面的石锁连续举起三次,就算通过了。

    凡是应征成功的人,都会有官吏当场登记下他的姓名与住址,发给他一面军牌。他需要拿着这面军牌在三天之内去临时军府报到。

    至于分给他家人的十亩田地,要等到他从军之后的一个月,如果他没有被淘汰出军队,当地官府会在他居住的村子附近给他们家划出十亩田地。

    换而言之,实际上每个士兵都有一个月的考察时间,如果最终表现不合格,也是会被淘汰出去的,十亩田地自然也就没有了。

    虽然如此,但这还是一点阻挡不了城中百姓踊跃报名应征的热情。

    东门的每个人注意力都集中在募兵上,没有人注意到不远处正有几双眼睛饶有兴致看着他们。

    因为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其中有一人正是此次募兵的始作俑者,徐州大都督萧恪。

    南边的丹阳郡已经传来消息,除了负责镇守濡须口的水军,大多数扬州军都已经往东撤向建业。

    萧恪不得不佩服苏璘的算无遗策,果然如他说的那般,只要放了一个莫直,以孙鸾的谨慎和多疑,反而不敢再轻举妄动,只能灰溜溜撤军返回建业。

    既然南边扬州军的威胁暂时解除了,萧恪下一步就要率军北上,夺取青州了。

    因此,萧恪需要将驻守在九江郡和广陵郡,以及庐江郡的大部分兵力抽调北上,可如此一来,淮南三郡的兵力必然空虚,就需要征募新的士卒来补充了。

    虽然是征募新兵,但是按照萧恪的想法,既然要征兵就要征精壮之士,练精锐之兵,反正他如今手握九江郡大量的土地,不怕吸引不来九江郡的青壮。

    若不是如今徐州的人口和经济情况还不允许他瞎折腾,他甚至想学吴起,要求来应征的人个个“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练一支类似于魏武卒的精锐。

    就在萧恪还在遐想之际,东门的募兵现场却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听动静似乎是有人跟募兵的官吏吵起来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