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联合侦察 (第2/3页)
捉迷藏。我们要在鬼子重兵防守的腹地,稍有不慎,不但不能完成任务,而且我们都会被鬼子包围而全军覆没!所以我们都要打起精神来,明白没有?”
“明白!请队长下令!”
“此次武装侦察,关系到主力部队能否在发起进攻后,迅速而准确地摧毁鬼子的工事和地堡。参谋总部为此决定派出侦察机配合我们实施联合侦察。但是要注意,再没有完全掌握敌人防空阵地之前,侦察机只能在高空进行模糊侦察,具体的东西要由我们去完成。任务艰巨,所有人都要做好必死的准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我‘猎鹰’再次扬威战场的时刻,胜利永远属于我们,属于战无不胜的‘猎鹰’!”
文川浩说这番话的时候充满了感情,他参与了这支超一流特种部队的组建和训练,参与了所有的作战过程,担任队长后他为部队的建设倾注了心血,给特种部队的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眼下,眼前这些可爱的队员中,有人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
文川浩不是一个冷血的人,尽管他的双眼在狙击镜背后的时候,他心静如铁,冷酷无情。但这一次,他知道任务实在是太艰巨了。
正在“猎鹰”整肃行装后踩着雪橇缓慢而小心地沿着山脊向南移动的时候,位于北平机场的六架侦察机携带高空照相机振翅起飞,飞过燕山山脉,经热河高原上空向北,一直飞向乌兰布统草原。
侦察机一路的马达轰鸣声震惊了鬼子,把鬼子搞得更紧张了,谁都侦察机的出现最能说明问题,说明支那军确实要开始大规模进攻了。
鬼子没有冲动。所有防空阵地全部都处于静默状态,包括碉堡、屯兵所、炮兵阵地和前沿军火仓库等都没有暴露。
不过,这些东西倒可以隐藏,可地面上密如蛛网的工事、汽车和道路等却没法隐藏起来,在雪白的大地上轻松可见。
“神鹰”的侦察机在高空来回盘旋,拍照好一会儿后,两架侦察机忽然加速向东,沿着地面上清晰的西拉木伦河的轮廓和旁边的公路仔细侦察。
剩下四架飞机见鬼子的防空火力当了缩头乌龟,胆子越发大起来,慢慢调低高度在日军阵地上空仔细侦察。
鬼子仍然未动,虽然做不到像志愿军那样趴在雪地几天一动不动,可在侦察机盘旋过程中一动不动还是可以做到的。
半个小时后,侦察机带着一大堆照片返回,参谋部以最快的速度洗出来后,结果还是很失望。因为侦察机虽然准确地找到了日军各纵深防线的位置,却未能找到最关键的防空阵地、地堡群和炮兵阵地,当然也不可能查到日军防守的兵力部署。
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胡云峰等的就是这些。通过侦察机上侦察人员的绘制的图样,再把位置全部标注在地图上后,胡云峰轻松了些,命令电台接通“猎鹰”。
此刻的“猎鹰”正在大兴安岭最南端达里诺尔湖周边宿营,中尉以上军官全部聚在一起,各自拿出手里的地图,根据参谋长那边提供的情况一一在地图上仔细标注。
文川浩送了一口气,侦察机提供的位置非常重要。否则以自己这几百人的小部队在这方圆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瞎摸,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这下好了,”徐扬就是搞侦察的,“这样我们可以准确地避开鬼子的重兵阵地,专心去查找鬼子的重要目标了。”
徐扬说的重要目标,主要是日军重炮阵地和防空高炮阵地。因为日军没有制空权,炮弹口径也不如“神鹰”,所以除非“神鹰”的步兵进攻,否则绝不会暴露,防空阵地也是如此,这些高炮和机枪可以对付低飞的对地攻击机和战斗机,可对付不了高空轰炸机。一旦位置暴露,不用想肯定是头一个遭到轰炸的目标。
除了这些阵地外,还有日军阵地后方的物资转运站、野战医院和军火油料仓库等,运气好的话还能找到日军临时修建的机场还有联队指挥部什么的。
“猎鹰”用了足足三个小时来熟悉日军位置和自己分工的地形,并且制定了各种应急措施和撤退路线,要求人人都要将地形和日军位置熟记心中。
到了下午六点左右,除了留下几个队员在山上照顾伤员外,准备充分的“猎鹰”开始整理弹药装备出发。“猎鹰”的冬季军服除了最明显的靴子外,其余从外形上看和鬼子差不多。外面又有白色披风遮挡,除了白天仔细辨认能看得出来,夜晚一般还能混上一混。
有雪橇的帮助,下山很快。一路上可以见到星星点点散布着的牧民的蒙古包,也能见到公路上鬼子忙忙碌碌的身影。当然,遇到鬼子的时候他们都是躲过去的。
三百五十二人的部队在晚上八点的时候抵达日军防线后方的公路,这里也是西拉木伦河上游和克什克腾旗连接前线的战略公路。很显然,这条公路线是日军最重要的命脉,沿线一定有许多高价值的目标。
要想混进鬼子堆里进行侦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换上关东军的军服,好在天气寒冷,只要在外面罩上一件军大衣就可以了,至于武器,能找到几支算几支,这个节骨眼上犯不着为了换上三八大盖去打劫军火库。
公路沿线一路都可以看到不停歇的日军卡车,主要是运送粮食和弹药,军服仓库反而比较冷清。
所以只要找到一个不大有卡车出入的补给站就可以了。
这一带是草原,所谓的村子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牧民们都是逐水草而居。不用想就知道,大战在即,这一带肯定没什么牧民。他们看到的蒙古包就是日军的仓库!
戒备森严,并且有卡车频繁出入,而且在车灯的余光下显出什么“禁止烟火”标志的,肯定是日军的军火库。
侦察兵们没有攻击这些目标的打算,只是认真地做好记录,在地图上标注位置。仅仅四个小时不到二十公里的路程,他们就发现三处野战医院、两处军火库,一个汽车调度场,当然,还有一个他们最希望看到的被服仓库。
因为特征实在太明显了,十几座蒙古包被一圈木栅栏围着,只有不到五个哨兵在周围懒洋洋地巡逻着。大门口只有一个路障和一个警卫房,没有机枪,里面有一个蒙古包亮着灯,想来就是日军的工作室了。
要想抢军服就得干掉他们!干掉他们不难,难的是尸体不被发现,而且现场还不能留下搏斗的痕迹,更不能留下血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