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七章 如何善后 (第3/3页)
没完,他恨不得上前捏碎李守信的喉咙。陈际帆让部队把伪政府的主要人物先看押起来,本来准备以后有所松动的。
与傅作义一番交谈后,陈际帆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幼稚可笑,解放后没有德王这些人,国家不也把内蒙古的事务搞得挺好?归根结底,以德王为代表的这些蒙古王公贵族念念不忘的,是他们那种将牧民当奴隶使唤的生活。
想到这里,陈际帆连去见德王一面的念头都打消了。他要酝酿一场和安徽不同的模式,至于什么模式,陈际帆水平有限,一时半会儿想不出什么更有效的招。
机械化部队一边休整,一边按照既定目标继续朝着察哈尔全境进军。而陈际帆带来的工作队也要随着部队分散到各处去,可是去干什么?从什么工作做起?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陈际帆印象中,只有建国后对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民族政策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他使劲回忆当初解放军进西藏的一些细节,他发现,只有发动底层百姓,取消少数贵族特权,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经过冥思苦想,陈际帆决定先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是以叛国罪、分裂国家罪、通敌罪公开审判、逮捕德王、李守信和其他伪政府官员。在舆论上将这些自诩为蒙古族救星的精英分子搞臭,给他们安上勾结日本人,出卖蒙古人利益的帽子。
二是以雷霆手段追捕、没收伪政府官员的财产,取消所谓的王公贵族封号。
三是给工作组定下工作方针,即“四个尊重”,尊重蒙古族同胞的人格,尊重宗教信仰,尊重风俗习惯,尊重私有财产。“四条措施”,宣传、商贸、医疗、教育,即大力宣传“五族共和”的概念,宣传一个中国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向蒙古牧区运送农牧民需要的生活用品,在以低价进行易货贸易的同时,鼓励使用“鹰元”,从物质上建立纽带;积极开展对农牧民的免费医疗,因为这样做最容易使工作组在短时间内赢得好感;每一个工作组都要开设帐篷学校,广泛劝说牧区儿童入学,学习文化。
其他都好办,就是最后一条,教育的问题难办,因为工作组基本上都是汉族,一下子去教他们汉语,会让蒙古族人产生抵触情绪,再说为了教学方便也应该教授蒙古语言。
可是上哪儿找那么多有文化的蒙古族干部?靠“神鹰”是不行了,“神鹰”基本上没有培养自己的蒙古族人才。在察哈尔这地方是两眼一抹黑,一点基础都没有。
想来想去,陈际帆把求助的方向指向了延安,在他印象中好像有一个出身蒙古族的高级干部叫什么来着?陈际帆使劲回忆小时候电视上或者是报纸上出现的名字,足足想了五分钟,终于想起来了,乌兰夫!对,就是乌兰夫!
想到这里,陈际帆马上有一种冲动,给延安发电,点名请求派乌兰夫率蒙古族工作队过来协助工作。
陈际帆也知道,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和延安是没有区别的,唯一的分歧就是对外蒙古的问题,因为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关系,他们不可能支持光复蒙古,甚至有些激进的留苏派还曾经在报纸上写文章,说什么只有顽固派、汉奸才不同意蒙古独立。
对此陈际帆并不生气,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有自身的历史局限性,怪不得他们,但是蒙古他必须要动手。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对延安讲明。
毛主席还是在第二天接到了陈际帆发来的电报,电报里先是简要讲了一下他们出兵察哈尔的意义,接下来陈际帆把自己对蒙古族聚居区的想法作了说明,最后请中共中央派出乌兰夫同志为首的蒙古族干部来察哈尔开展工作。电报最后,陈际帆说了自己的几条原则:不干涉工作组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权利,不干涉他们的组织生活,他们可以参与到地方政权的建设中,参与地方民主政权的选举,在具体工作中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平等探讨。电报最后陈际帆还把自己针对牧区的几个原则和措施也阐述了一遍。
主席一边斟酌电报,一边让人去抗大请乌兰夫。这个深具政治眼光的伟人通过近几年发生在陈际帆和“神鹰”身边的事,已经基本上掌握了陈际帆的心态。他认为陈际帆等人在政治上是倾向中国共产党的,但是又不愿意加入党组织,深怕束缚他们开疆拓土的雄心;在经济上,由于“神鹰”的帮助,八路军和新四军早就摆脱了穷困潦倒的状态,从江苏到山西之间开辟了专门通道,使得两地的物资可以互相交换。
主席这一段时间仔细思考中国共产党和“神鹰”之间的分歧,发现主要在几个方面:
一是他在延安提出的“红色恐怖”,主张以事实为依据,公正客观地对待党内不同声音。关于这一点,中共中央政治局特别召开了会议讨论过,准备在党的“七大”上予以纠正;
二是对待阶级斗争的问题,抗战期间因为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一致的,但是抗战后,党是一定要在边区和根据地搞土改,这一点主席不想动摇,只是在工业经济上面,还没有自己的主张。主席一直都想亲自去安徽搞搞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
三是对待外蒙古的问题,也就是和苏联的关系问题。这一点党内多数人都是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毕竟那里也是共产党领导。而且后面也有苏联支持,但是主席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只和周副主席讲过,不能拿到台面上来。
想到这里,主席心中有了主意,在书记处会议上力主派出以乌兰夫同志为代表的工作组,通过后又亲自向乌兰夫面授机宜,确定工作原则。
陈际帆是等不及了,他给中国中央发电,说自己可以派出多架飞机将工作组接到北平,然后从北平用车将工作组送到锡林浩特。
临走前主席再次叮嘱:“乌兰夫同志,你要记住,你既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蒙古族人,到了那边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和‘神鹰’势力的关系;和外蒙古的关系。”
乌兰夫点点头,“我记下了,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尤其是最后一条,对外蒙古的问题不要轻易表态,你们只要做好份内工作就好,至于你提出的内蒙古自治运动,我看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前提,不能分裂国家,要在党的领导下。我就说这些,遇事可以和陈际帆将军商量,他是一个优秀的爱国将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和他接触,你会受益匪浅的。”
陈际帆在惴惴不安中等到了中国中央的回电,紧绷的心放松了许多。只要能处理好察哈尔的事情,他就可以腾出手去做其他的准备工作了。
(本章是熬夜写完的,7400字)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四百十七章 如何善后)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