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二章 名声大噪 (第3/3页)
样一位爱国人士,最后得到什么回报呢?”
这才是大伙最关心的问题,所以每一个人听得很仔细。
“安徽军政特区刚刚成立,为了解决物资问题,成立了物资供销总社,王继才老先生占有绝大部分股份,这个供销社垄断煤炭、棉花、粮食等主要物资的经营,分店开到省外,现在他们家三个儿子都在打理生意,什么生意呢?是一个庞大的贸易公司,可以和外国人直接做生意,进口钢材、机器设备,出口四个省生产的各种产品。生意大得你们想都想不到。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现在王继才老先生正在美国谈生意,大生意!你们说说,是这样的大生意好,还是守着你那几亩地好?”
供销社也好,后来的贸易公司也好,在东北商界是很有名的,很多商人冒着风险都在走私,货源大部分就来自安徽。
见在座还有的人半信半疑,高焕捷补充道:“以上所说句句属实,你们可以派人去打听。不过如果有人真的不信那个邪,要对着干,我也没办法。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根据地,在这里无论是地主、商人、居民还是农民,都能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秩序里生活,安居乐业才能抗日嘛。今天把各位召集起来,就是要商量下一步的计划。我们打算派出工作队到各镇子去,协助、监督各镇子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各镇长和其他的公务人员都由本地人担任,我们只是负责安全保卫、民兵训练等工作。大家畅所欲言,看看有什么疑问,咱们先乱后不乱,就趁今天这个机会唠个明白,回去也好工作不是?”
接下来就热闹了,有的关心安全,担心鬼子来了怎么办?高焕捷暂钉截铁地答复,我们有不断壮大的力量,又有几百架飞机的支援,鬼子根本不敢来,高焕捷又把特种部队在这段时间内的战绩描述了一遍。
有的问是不是也要纳粮缴税。高焕捷和颜悦色地说:“这些都会商量着办,我们是来打鬼子的,不是来搜刮民脂民膏的,除了部队日常的粮食开支,我们绝不会多摊派。”
有人问要是有人犯了法怎么办,有人更关心是不是以后要分土地,打土豪等等,高焕捷都以安徽为例子一一解释。
最后就是民兵问题,但这个事情不需要镇里面操心,而是由武工队自己到各村各屯去帮助村里建立民兵联防制度,帮助训练等等。
宴会总的来说算是成功的,乡绅们解除心中的疑惑以后,放放心心地回到各自的镇子。
但是建平镇这两天就热闹了,很多人嚷嚷着要当兵,要打鬼子,这其中有家里面和鬼子有血海深仇的,有受够了鬼子汉奸欺压的,有曾经是伪政府人员,后来见风使舵的,还有很多各山头被鬼子清洗剩下的土匪。
辽西历来民风彪悍,清朝时就爆发过起义,现在很多人见找到了更硬火的靠山,纷纷站了出来,要扛枪打鬼子!
宁缺毋滥!这是“神鹰”一向来的原则,高焕捷的意思是先登记,然后逐一面试考核,能放枪,有一定军事素养的编成作战部队,按照正规部队进行训练,身体强壮,政治审查合格(就是苦大仇深,尤其是和鬼子有仇的那种)家里兄弟多的,也选进部队,经过一周条例条令的适应性训练后,如果能做到的继续,不能的自动离开。
但是报名的人数居然达到六百多人,经过筛选也选出了一多半的合格人员。如果加上原先武工队的人员,够一个小编制的营了。
可是招兵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各地来的年轻小伙还在增加,选来选去,新招的兵竟然超过了一千。
高焕捷咬咬牙,就把这些人当成种子,今后人会越来越多的。他决心亲自上阵,把这支自愿组成的部队当做教导团一样培养。
小小的建平镇已经容纳不下了。部队只能分成几个中队,分驻在南边的张家营子,东边的青松岭、杨树岭和北边的马场镇、罗福沟一带。
与武工队那边轰轰烈烈地又是招兵又是宣传又是建立政权相比,文川浩率领的“猎鹰”又在建平镇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张旗鼓地搞了一次全副武装大游行,而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别人可以在后方无拘无束地工作,而他们注定只能秘密活动,活动范围无非两个方向,一是南边四五十公里处的叶柏寿,那里至少驻扎有鬼子一个中队,还有不少于这个数的伪军;另一个方向是向西的元宝山矿区,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鬼子的煤矿还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大量的煤炭通过锦州至承德的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回本土。一想到淮南那些受苦受难的矿工,文川浩、徐扬等人心里就升腾起一种冲动。
文川浩倾向于收拾元宝山矿区的鬼子,理由自然是解救矿工,扩大影响。对于叶柏寿日军有可能北上的疑问,文川浩认为从叶柏寿到建平镇这一段路要一路爬山,在这种大雪天,鬼子不可能全部乘坐汽车,如果仅靠步行至少要不歇气地走上十几个小时,即使他们来了也不怕,只要武工队能顶住一段时间,他们就能赶回来。
高焕捷有一个条件,去元宝山可以,但是要组织起新兵们挖工事,在张家营子修筑一道工事,在建平镇南边修筑两道野战工事。
可以!就当是新兵的工事修筑训练课好了。
不过挖归挖,文川浩还是惦记着元宝山那边,他让徐扬带着两个东北口音的战士顺着公路一直向北,想方设法摸清元宝山矿区和平庄镇日军的情况,回来报告后,视情况展开行动!
(补上国庆那章,真累)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四百十二章 名声大噪)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