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左右逢源 (第2/3页)
际帆和“神鹰”在河南民众的心目中就是救星,也就是说上面的政策到了基层都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尽管河南民众中仍有不少踊跃报名参军的,但是陈际帆还是决定暂时不把他们列入一线作战部队。因为河南在大灾之后更需要劳动力,当然,很多身强力壮的劳动力也被纳入管理,在生产之余进行普通的军事训练。
国内外的人才除了有明显政治倾向的,大部分都在特区,因为这里有几倍的薪水,有安定的教学生活条件,有科研项目,有大学。
这么多科研精英在工作,不出一点成绩是对不起人的。所以精英们给了陈际帆很多惊喜:第一个惊喜就是青霉素的批量生产,是中国成为少数几个能批量生产青霉素的国家;第二就是火箭筒的仿制,而且多联装火箭炮的研制已经进入试验阶段;第三是6.5mm口径半自动步枪的批量改制,正在陆续列装部队。
陈际帆自然不会忘记特种部队,文川浩给他上了很好的一课。在未来进攻东北的战役中,.la [棉花糖]为此陈际帆在一年前曾经向军政大学提出过将轰炸机改装为一款空中对地攻击的最强大武器平台的建议。
现在科学家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他,武器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以美军c47运输机为平台,腹部携带大威力重磅炸弹,机头加装两挺12.7mm机枪,两侧为20mm六管仿加特林机炮。
陈际帆看得心惊肉跳,科学家们也是一脸得意。但是陈际帆提出来更大的实战要求,要求改进机型能在两侧加装蜂窝式火箭弹,甚至加装105榴弹炮。
这就太前卫了,且不说蜂窝式火箭弹这种十分超前的概念,就说105榴弹炮装上飞机,重量、制退等技术都没有把握,科学家们面面相觑。
陈际帆也不为难他们,“诸位,你们付出了辛苦努力,成功地为部队研制出了这款优秀的对地攻击武器,但这远远不够,飞机除了火力外,还要在导航、通讯和雷达等方面有所提高。当然,这需要时间,我呢,只能提出这些概念,能不能完成就看你们的努力了。我们面前的飞机已经可以进行实战,我只是想,科研应该追求更完美一些。”
陈际帆的要求其实有点高,根据军政大学所能掌握的水平,将武器安装到飞机上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火箭弹这东西尚在研制中国,能不能装上去就不知道了,还有榴弹炮,把这种大家伙装上飞机开炮?太匪夷所思了!
当然,比起这款高难度的武器改造,通用机枪已经在“神鹰”的军队里得到广泛应用,除了安装在车辆、碉堡上之外,根据野战部队的要求,通用机枪家族还增添了6.5mm口径和7.62口径,也就是说,半年后就能全部列装部队。
总之,届时进关的中国军队将拥有绝对优于日军的火力!
国民政府的部队好像也是看在陈际帆的面子上一样,在8月底,杜聿明以第五军在常州一带打援,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七万余人经过两昼夜苦战,全歼日军守卫南京的17师团和63师团一部,歼敌两万六千,击毙两个师团长一下全部军官。
因为是在南京,所以没有一支部队要俘虏,日本人在侵占南京六年后终于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反击。所有日本伤兵全部被杀!日军军官的头颅被挂在南京城门示众,后来因为污染空气不得不丢进火堆一烧了事。
接下来就是南京汪伪政权的末日了,除了汪精卫在日本治病外,其余高官均没有逃脱正义的惩罚,官员全部被抓,伪国民政府土崩瓦解。而德国使馆也早早关闭,在城破之时申请回国。
他们没有回国,而是到了西边的安徽请求政治避难。这里面自然有希特勒的全权谈判代表艾森特雷格中校。他要在安徽等待德国来的货物和专家,以便继续谈判。
当南京城和所有国统区都在庆祝双十节的时候,一艘瑞士籍货轮静悄悄地驶进长江口,在和县停靠,从船上卸下很多货物后,几个便装的德国人一下船就被和县码头上的军车接走。
陈际帆在巢县军政大学一件秘密会议室看到德国人提供的武器清单的时候笑了笑,老希到底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看来不给他一点甜头他是不肯就范的。
艾森中校觉得陈际帆的脸色有些不善,便善意地提醒道:“将军,当初我就说过,您的要求实在是太高,元首不会答应。反过来将军如果是元首,也不会答应。不过,元首一直认为将军是第三帝国最好的朋友,我们双方曾经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元首阁下希望把这种合作持续下去,为了表示诚意,元首给将军送来一些武器,相信将军是用得着的。当然,元首说了,第三帝国现在的资源紧张,如果可以,元首希望将军能援助我们一些钨砂、铬矿石锰矿石和猪鬃等物资。”
“这个好说,合作是双方面的。不过,元首如果只想和我们做一点拿武器换资源的小生意,我表示遗憾。本来我还有一些很好的建议供你们参考的,看来不必了。”陈际帆反应非常平淡。
“不不,将军,请不要这样,元首阁下一下子支援了这么多武器本身就说明了合作的诚意,而且元首还派来了第三帝国最好的军工专家与将军商谈进一步合作事宜。请将军不要放弃。”艾森有些急了。
希特勒当然不会因为两句话就把自己正在研制的机密交给别人,对与陈际帆说出的什么,他现在都不会感到惊讶了,因为这个没见过面的东方人实在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第三帝国在他眼中好像就是透明的一样。“巴巴罗萨”计划是他的心血,是高级机密,可这些机密竟然成为人家在饭桌上随意谈论的话题,还有他提到的v2火箭,坦克和新式喷气飞机,虽不能说是绝密,但是希特勒也想不通一个东方人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当然,他已经看出来了,陈际帆对第三帝国没有敌意,甚至还在公开场合流露出对苏俄的不满,这就是合作的基础!
希特勒指示自己的派出人员,一定要得到陈际帆关于对付苏联的计划,尽可能评估他们的实力,如果能在武器研制上得到一些启发,那就更好了。
陈际帆没有急着谈判,而是带着德国专家到自己的武器研制基地去参观,他也知道,必须亮出一点实力才能得到对手的尊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