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与狼共舞 (第2/3页)
统治下,其他各地又太落后。只有一个地方,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堂。这就是正在奋力进行经济建设的中国“神鹰”军事特别行政区。
他们早派人了解过了,这里基本没有了战火,可是有资源啊,中国人居然在河南发现了大油田,这让洛克菲勒财团非常动心,而这地方需要进行的铁路、矿山等建设无疑最能打动摩根财团,这个财团已经在走下坡路。他必须要争取到一个新兴的市场,为战后做打算,很明显,这个地方就是中国!
一个拥有庞大资源的中国,一个劳动力和科技人员都非常丰厚的中国,一个受教育比例正在蓬勃上升的中国。这还不是天堂还有什么地方是?
他们不是来帮助中国人搞建设的,他们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背景,美国政界早就注意到了以陈际帆这个中国最强军事集团,在他们身后不仅有百万大军,更有欣欣向荣的工农业作为支撑,而且他们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是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美国人毫不怀疑他们最终将赶走该死的日本人占领东北全境。所以他们必须未雨绸缪,在其他资本主义强国还在战火中挣扎的时候抢先争取中国,确切地说是挑选一个他们认为合适的代理人。
很明显,共产党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彰显民主,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最好的归宿是在中国的议会里。蒋介石越来越糟糕的执政能力和令人发指的腐败让美国朋友失去了兴趣。一个独裁的政府不符合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也不符合美国金融资本的需要。
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陈际帆!
美国人的情报机构已经在两年前展开了调查,那时候他们所知道的陈际帆还只是一个具有天才指挥才能的民族主义者,对美国民主比较向往,在他的辖区内搞起了美国式的议会选举制度和法制体系。
但是现在他们对陈际帆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从安徽几近完善的金融体制到法制、信贷、贸易、财政、税收和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均显示了这个新兴大国在经济上的自信和操控力,而这一切的背后据说居然也有陈际帆的影子,这就匪夷所思了。
不过美国人比较相信金钱的魔力,两个财团的经济学家们在安徽、河南等省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中国这个特区要想在短期之内实现成规模的工业体系,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不,应该是巨额的资金。
美国人说得一点都没错,否则几位发展委员会的经济学家就不会面露喜色了,完全是一种饿汉子看见肉包子的神色。因为两个财团各自提供的申请报告中不仅提到了巨额的资金投入,而且还涉及到帮助特区扩大现有的钢铁、电力、石油、冶金、采矿,并且希望能在青岛投资造船厂,在徐州投资一个内燃机车制造厂,条件是允许他们在特区开办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保险机构。最后还很有诱惑力地加上了一条,如果双方合作愉快,他们将会促成美国军事工业与特区的全面合作等等。
可正是这条看起来更有诱惑力的补充,却埋葬了他们当初的希望。
因为牵扯到军火,所以几位经济学家在仔细商议出合作条款后还是决定向陈际帆面呈这份合作意向书。
此刻的陈际帆正沉寂在与德意志第三帝国合作的美梦中,幻想涂有“神鹰”标志的喷气式战斗机呼啸而过的情景,幻想直升机陆航部队对敌攻击一片火海的情景。也许他太累了!
当何春香有些害羞地推开门,看见睡梦中居然还带着微笑的陈际帆的时候,这位传统的中国女人身上久违的母性瞬间爆发了,应该说睡得像个小孩子一般的男人不仅是她的救命恩人,更是她成为一名合格特工的领路人。作为一名女人,这样的男人不爱,还能爱谁?何春香不敢表露自己的感情,一方面出于传统女性的羞涩,另一方面则是深深的自卑,她毕竟是成了亲的。
睡梦中的陈际帆犯了一个身,提醒了脸上红扑扑的何春香,她赶紧把总司令叫醒。
陈际帆听到几位经济学家同时找上门来,知道一定有要事,胡乱在脸盆里抹了一下脸后湿淋淋地走了,留下拿着毛巾在身后发呆的春香大姐。
陈际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了四位经济学家,也看到了他们做好的报告。
马寅初简单向陈际帆介绍了背景,并且说有关合作的必要性和具体操作都已经写成了报告,考虑到这里面可能完成军事合作,所以特别送呈陈际帆过目,顺便听听意见。
陈际帆当然很重视,没想到外资居然在这个时候光顾中国了,不过他一看首页上提到的摩根财团和洛克菲勒财团,心中不禁起了一个大疙瘩。这是两匹狼啊!
陈际帆没有兴趣去看报告中间那些数据,他直接翻到最后看结论。
四位经济学家看着陈际帆漫不经心地像翻历书那样,知道这一趟可能白来了,很明显让这样一位军人来审核经济合作报告还是为难他了。哪知他们看到陈际帆忽然把报告狠狠地往桌上一放,然后“腾”地站了起来,大步流星走到他们四个面前,用手不停地指着。再看陈际帆的面色,显然是那种气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不至于吧?他们在报告里又没有卖国,又没有贪污,这只是很正常的工作程序,而且是他们的职责所系,难道犯了什么忌讳不成?
还是马寅初不信邪,他一步走到陈际帆面前:“我知将军对经济并不外行,所以特促成几位同仁一同来向将军报告,观将军神色,难道我等犯了什么错误不成?若如此,还请将军示下。”
陈际帆把头往后一仰,眼睛微闭,手也放了下来。“诸位都是留学英美的精英,这两个财团不会没有听说过吧?”
钱荣堃道:“知道,正是因为他们深厚的资金本金,才对我们的建设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况且这里面提到的都是实业,并无任何金融投机在里面,我以为,我们只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应该可以规范其投资行为,他赚钱,但是我们也得到发展,这样双方都得利的事,我不知道错在哪里?”
陈际帆习惯性来了句口头禅:“你们也是这么想的?”
“当然,这是双赢的局面。请将军放心,我们不会当买办,我们的目的还是发展自己。”
“糊涂!”陈际帆大声呵斥道,“我看你们的书,简直是白读了!”
马寅初从来没看见陈际帆对知识分子发过这么大的火,难道真的有什么忌讳?
陈际帆看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