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科技前瞻 (第2/3页)
家公推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叶企孙代表科学界讲几句来答谢陈际帆。这位叶企孙可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人物,他是中国物理学界的泰斗,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举一个例子,建国后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9人是他的学生,2人是他学生的学生,在座的物理学巨星中至少有一半是他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看到安徽蒸蒸日上的工业,提议在安徽成立中国科技大学,把科研成果变成工程,变成实际的生产力。而他本人也被推选为当之无愧的首任校长。
年近半百的叶企孙先生很谦逊地站了起来,走到发言台,开始致辞:“尊敬的陈际帆将军,尊敬的各位学界同仁:今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里集中了当今中国的科学精英,大家怀揣报国梦想辗转于各地,终于找到了一片净土,可以安心做学问,可以搞一点对国家有用的研究,这,首先要感谢陈将军,感谢他们这些一直奋战在抗日前线的军人,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今日之安定局面。如今倭寇还未完全退出我国土,东北九省之地仍然在日寇铁蹄下呻吟,陈将军又要秣马厉兵,准备被征东北,在这里我代表所有学界同仁,预祝将军马到成功,早日凯旋,也预祝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能早日走上富强之路。请各位举杯,共同答谢将军盛情。下面请陈际帆将军给我们讲话。”
下面一片掌声。
陈际帆的确是有话要讲的,他就是征服全世界,也不敢在这些科学泰斗面前有所放肆,所以他的讲话不是训导,完全是一种交流。[.la 超多好]
“各位,今天冒昧把大家从讲台上,从实验室和图书馆请来,是想真诚地和大家交流一下的。”
陈际帆的开头平淡无奇,但这样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我中华民族孱弱太久了,但是我中华仁人志士从未停止过拯救祖国的步伐。民国二十年倭寇占我东北,民国二十六年掀起全面侵华战争。不但占我土地,屠我同胞,更打断了我中华富强振兴之路。而今陈某所率大军,国民政府军,中共领导的军队和北方的抗联仍然在前线与日寇殊死拼杀,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
“别人怎么想的我陈际帆不知道,我和我的战友只知道,在这场席卷世界的战争中,我中华民族战斗时间最长,受的苦难最深,付出的代价最大,所以我们要给祖国在战后打出一片更广阔的空间。但是建设祖国的重任,要寄托在诸位身上,寄托在那些还在课堂上孜孜不倦吸收知识的学子们身上,你们和他们,才是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下面又是一片掌声,比刚才长了一些。
陈际帆道:“我是一个军人。但不是粗人,我知道一个民族的科技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发言权。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所以看到诸位,我就看到了这个民族的希望。当然,对于数学、物理等这些尖端知识,陈某是不懂的,术业有专攻,陈某所长乃是在抵抗外侮的战场上。不过,今天既然和大家见了面,少不得又要提一些建议,和诸位展望一下我国科技的未来。”
陈际帆这最后一句话才真是一直激起千层浪,虽然他们都知道陈际帆是一个博学的军事指挥官,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哪一个军人政客敢在他们面前“展望一下科技未来”。大家鸦雀无声了。坐在另一张桌子上的马寅初也暗自捏了一把汗,知道这是陈际帆最关键的语言,说得好了,以后这些人就会服气,好好进行科学研究,如果尽说些外行话,那这顿饭恐怕连吃下去的必要都没有来。
陈际帆果然拿出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开始讲,实际上这些词是他这几天搜肠刮肚七拼八凑而得的,但是绝对是前瞻性的学科。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陈际帆此言一出所有人均不敢小视了。
“除了传统的数学分析、几何和数论等领域,我建议还要开拓更多的领域、比如计算数学、复变函数论、拓扑学、概率论、线性规划、离散数学等领域,不但要加强数学本身的发展,还要让数学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建立更多的边缘学科。”
此言一出,在座的数学家们立时带头鼓掌,“好!”
“不好意思,数学实在是太高深了,一个难题就能够穷尽无数数学家毕生的精力,比如说哥德巴赫猜想,虽然我本人是完完全全的门外汉,但是我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很难。”
数学家们遇到知音了,此人居然还知道“哥德巴赫猜想”?了不起!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几个字在后世就连中学生也可以随口说出。(不好意思,本人是数学教师,自然先从数学说起)
“至于物理学,我看过诸位的简历,这里在座的四分之一都是物理学各学科的精英,陈某自然不敢妄言。但是陈某希望我们能够在基本粒子研究、场论、量子力学、原子核裂变聚变、广义相对论上这些领域建立扎实的学科体系。无论在力学、热学、电磁学还是波、声、光等诸多领域都能培养更多的人才,研究出更多的成果。比如光电子、真空领域、激光等前沿学科领域都要有属于中国人的领域。”
这回的掌声更加激烈了,因为陈际帆所说的这些不但是当时物理学最前沿的学科,而且很多也代表了研究的方向。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深受启发。
“至于由此延伸的工程领域,比如火箭技术、激光技术、原子能技术、超导体技术等方面,现在就算是在世界都还是起步阶段,我们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
科学家们激动了!陈际帆提到这三项划时代的技术,就连他们在国外的导师都只是在研究,更不要说在国内了。
“一句话,我们中国也要造出一流的加速器、激光器、粒子对撞机、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空间望远镜。为了我们不再挨打,我们还要有超音速飞机、弹道导弹、潜水艇、雷达、甚至原子弹。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电子计算机,因为它可以准确地帮助我们进行大量数据计算,将科学家们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成百倍地提高科研效率。第二重要的是人造卫星,它可以常年累月飞行在地球上空,无论是对通讯、气象、空间探索,还是对测绘、遥感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后甚至还可以利用它来进行生物科技、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陈际帆看着下面惊得合不拢嘴的科学家们,慢条斯理地说道:“当然,所有这些,离不开各学科的共同进步,没有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扎实研究,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具备更多神奇性质的材料,那么物理学研究也是空谈。一句话,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因为蒸汽机而引起了一场社会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因为电力的运用又引起了一场社会变革,他们不仅占领了全球科技的制高点,而且也使得财富向他们集中,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他们领先的地方我们要追赶,但是我们的机会同时也到来了!”
不容易啊,陈际帆这个半壶水拿着后世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这里忽悠,短短几句话就折服了这些留过洋见过大世面的科学家们。他们把陈际帆提到的这些视为一种奋斗目标,一种鞭策。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奇,陈际帆所说的机会到底是什么呢?难道中国这样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存在引领世界潮流的所谓科技革命吗?
陈际帆接下来的回答令他们茅塞顿开,这位自信满满的总司令说道:“我看了一下,在座诸君大多数很年轻,比我还年轻,正是科学研究的盛年。所以这第三次科技革命,我们完全可以占有一席之地!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呢?就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尖端领域。它涵盖了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高分子技术、工程控制论、空间技术和海洋综合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划时代的成果,它不仅能够使现有的传体学科得到发展,而且还能产生大量的边缘学科和大量的新技术。他不仅能使我国的国防更加科技化,而且能够在民用领域得到大发展,而用于民用领域,将意味着科技不再是束之高阁的东西,他将可以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财富!当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新东西,奠定了通用电气公司这个商业帝国的基础,很多人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受益,国家财富成倍递增,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