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大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大业 (第3/3页)

这一切离不开陈际帆和“神鹰”。所以老蒋对杂牌部队擅自加入“神鹰”忍了,声称他们是受了国民政府的派遣加入北方部队去光复东北的。

    但是对嫡系,老蒋则严厉许多,不断抽调骨干将领到武汉参加军官训练班,强化忠心,强化一个领袖一个国家的概念。对和“神鹰”交往甚密的部队,比如新1军,新6军、第五军、74军等,老蒋采取感情投资,笼络将领。并且把部队派往南京城附近,意图制造摩擦。

    这些变化陈际帆是不知道的,因为“鹰眼”组织并没有渗透到国军高层。但是不甘寂寞的老军阀吴佩孚又再一次出现在他的办公室。

    吴佩孚一进门就给他道喜,还说了些感慨的话。

    陈际帆还来不及客气,吴佩孚的下文就来了:“怎么样?领教文化人的厉害了吧?你为了打胜仗糊弄媒体,我想凡是当过兵的都能理解,但是文化人不是好糊弄的。在他们看来,军人都是武夫,除了打仗送死一无是处,故辱骂诽谤之词不绝于耳。将军如果好此事,则光复东北之事堪忧。”

    陈际帆只得虚心求教,“请前辈教我。”他很想多听听这位老军阀的意见。

    “也罢,看在你给当兵的说句公道话的份上,老夫不自量力说上几句。”吴佩孚面色严肃道,“国内两党水火不容,殊不知两党本是同根,军队训练、组织极其相似。现在两党都以党治军,以党治国,是非对错老夫不评价。只是贵军所占几省中,行政事务全仗学者专家,这本无可厚非。若文化人果能团结一心,群策群力,未尝不是我中华之福。无奈文人劣根性,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别人皆大谬,互相争执、拆台,不顾大局,以一己之见枉顾国家大局。恕老夫直言,长此下去,非但耽误正常建设,还给两党争斗留下空袭。未来将军主力远涉东北苦寒之地,两党却没有了共同的敌人,矛盾势必上升。届时安徽还是净土一块吗?”

    陈际帆没有说话,找不到话说。

    但是吴佩孚似乎意犹未尽:“两党都声称是孙文的学徒,可是这个孙文我们是不欣赏的。当初清帝退位,天下初定,因宋教仁被杀,孙文便跳出来组织军队反对政府。此事已经在调查,用时髦的话说,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可孙文一意孤行,煽动南方叛乱,事不成便逃之夭夭。”

    “前辈,孙先生是我敬重的革命先驱,请前辈不要再言。”

    吴佩孚一笑,“实际上我们对孙文是很佩服的,一个文弱书生,屡屡失败又屡屡站起来,最终我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实力派还是败给了这家伙。好了,我以孙文为例,是想向将军说明,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要为文人所蛊惑。文人只能为国家利益服务,只能在一定的框框内,否则天下必大乱。”

    陈际帆道:“我们不谈这个话题,前几天我听前辈之言,准备重回安徽整理内务。前辈以为如何?”

    “你不愿以军队干政,那就只有靠宣传了。要想安定根据,首要一点必须统一思想。上到商贾文人,下到黎明百姓都要明白,只有稳定才是出路,但这远远不够,为了统一思想,你就必须树立敌人,现在是日本,日本败了呢?我以为是苏俄。当初张大帅执意杀掉李大钊,并非因为他是共产党,而是因其苏俄代理人的身份,张大帅身在东北,对苏俄的狼子野心深恶痛绝。我在武汉镇压共产党的罢工,也是出于对苏俄的怨愤,苏俄煽动罢工,社会持续混乱,影响稳定,影响我统一国家的进程。现在看来,这件事做错了,直接把共产党推到孙文那边,埋葬了自己。”

    吴佩孚这一点倒是很对陈际帆的胃口,既然来了兴趣,问题就出来了:“苏俄实力强大,远非末路的关东军可比,并且同是盟友,与之为敌没有胜算。”

    “吴某听说将军外交才能了得,自然知晓苏俄正与德意志打得火热,只要将军能够在外交上作出努力,使得两国继续打下去,则机会可现。苏俄利用我国贫弱之际强行驻军蒙古,策动蒙古独立,是可忍孰不可忍!将军若能借国际形势之东风,兴正义之师进入蒙古,驱逐外寇,则激进之文人界一定会紧密团结在将军周围。彼时两党无内战之理由,国家复兴方可望实现。”

    “前辈之言,后学谨记在心,为国家民族长远利益计,陈某当率麾下雄师,尽一切可能光复失地,一雪我中华百年之耻。感谢前辈不吝赐教!”

    “将军不必谦虚,将军曾道,是非成败转眼成空而我中华文明仍生生不息。与民族千秋大业相比,个人荣辱得失当真如沧海一粟。果能在有生之年看见国家复兴,吴某也不虚此生了。”

    吴佩孚走后,陈际帆隐约感到他的言论其实也代表一部分人的心声。此人执掌军政多年,对国内各阶层的习性可谓了如指掌,他的建议确实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陈际帆更加坚定了回安徽整顿内政的决心。军事上参谋总部已经拟定了大方向,出于对气候地形的考虑,进军东北的部队主要从北方各省组建,特别是河北、山东两省。拟组建大约十万人的新兵,吸收五万左右的伪军,再加上一些杂牌部队总共二十万左右的兵力。

    装备方面,第七军、第八军等部队换美械装备。兵工厂开发6.5mm口径半自动步枪,将剩余枪支运回改装。在山东新建兵工厂,扩建炼油厂,修缮铁路等。

    为了解决后顾之忧,陈际帆还是决定接受吴佩孚的建议,向国民政府推荐邱瑞荃为河南省主席,钟鼎城为安徽省主席,李祥韬为山东省主席兼兵役总局局长,王永为河北省主席。当然,这些任命即使被通过,也会交给特区议会选举。不过,陈际帆有信心赢得选举。

    最后一件事就是授权胡云峰联系美军航空兵进驻山东和苏北,并负责管理一切驻军事务。

    至于攻取石门这样水到渠成的战斗,自然是不需要陈际帆操心了。把事情交待好以后,陈际帆带着警卫和秘书登上飞机,飞回一年多没去的淮南去了!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大业)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