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爱国军阀 (第2/3页)
令了?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堪慰平生。果然有虎将雄风!”
大家分宾主坐下后,吴佩孚不再客套,开始盛赞“神鹰”,说这是中华之希望所在,他很乐意看到满洲光复的那一天等等。
陈际帆赶紧谦虚:“前辈,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神鹰’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在我们身后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才是胜利的最大功臣。前辈谬赞了!”
吴佩孚不是大老粗,所以陈际帆在他面前说话得小心翼翼。
“哼!若不是张家小六子没血性,他小日本又何至于猖狂如斯?”吴佩孚来劲了。
“玉帅,据我所知。张学良将军在北平没少接济您啊,这一方面说明您清廉,一方面也说明张将军是一个性情中人。”高焕捷是救命恩人,所以说话开始大方起来。
“将军谬矣!张汉卿接济我是私情,但丢了东北就是国之罪人。吴某虽不才,也不敢因私情而废大义。想我北洋诸将,虽互相争斗不已,但身上时刻不敢忘民族大义。区区三岛倭奴竟践踏我华夏文明十二年之久,是可忍孰不可忍!小六子这个鸦片鬼,这个花花公子,他竟能忍下国仇家恨,一枪不放就把东北大好江山送给日本人。他有罪!有罪啊!”吴佩孚说到这里狠狠地用手捶桌面。
陈际帆一直在听,当吴佩孚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插话问了句:“前辈难道就没想过,张将军为何连杀父之仇都不敢报就忍气吞声跑了?”
吴佩孚冷静下来,“陈将军问得好!开始老夫和曹锟等人说起此事,都觉得小六子实在没骨气,骨子里没他爹半分血性,张雨亭泉下有知,恐怕气得想活过来。后来这小子居然敢把蒋中正给绑了,逼他抗日,总算没给他老张家丢脸。陈将军,不瞒您说,老夫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想通了。根子还是出在我们身上,大伙要不是成天打来打去,能让日本人有机可趁?小六子和俄国人因为铁路干了一仗,结果大败。国内竟没人给他一点像样的支持。这小子年轻,打以后一门心思保住他爹留给他的家业,可是糊涂啊,没了地盘,光有军队还不是任人宰割。”
“是啊,前辈能够想通这一层也不容易。国难当头,我们这些后辈军人只能团结一致对抗外敌,丝毫不敢有所怠慢。”陈际帆答了句。
“团结一致?谈何容易?”吴佩孚苦笑,“当年他们两个党说什么‘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旗帜,就凭俄国人援助的几支破枪就把我们北洋势力赶下了台。成王败寇,吴某没什么可说的。想我的兵也算是训练有素,贺胜桥一战,士气全无,部队兵败如山倒。他们说我们是军阀,那就是军阀吧,人心不在这边,说什么也是白搭。可是我们这帮老军阀下了台,新军阀又上来了。蒋先生以为他了不得,结果阎百川,冯焕章不答应,又打。生灵涂炭啊!我北洋虽争斗不已,可也不敢放几百万部队涂炭中原。他们打来打去,现在还在一口锅里吃饭,可是百姓、士兵死难又找谁去说?”
高焕捷给吴佩孚的茶杯里续上水,这位老前辈打开了话匣子,似乎有很多委屈要诉说,只见他又开口:“他蒋中正不是很能打吗?打到济南日本人把蔡公时的鼻子都割了,也没见这位北伐总司令放个屁!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这个上海滩的小混混到底还是没血性!日本人没来他们打!日本人都进东北了他们还打!结果让人家打进来了吧。南京城破之时,老夫只能绝食默哀,我中华果能一统,区区倭奴何嚣张如此?”
三个人静静地听着,仿佛在听一段已经逝去的往事,曾经叱咤风云的北洋军阀最后一位见证人就在他们面前,用沧桑的语言诉说着这段历史。从他的话语中,分明听出了对国民政府的不满。
“罢了罢了,他蒋中正再不是人,也算做了件好事,带了个好头。其人军事指挥能力实在有辱黄埔校长之谓,除了金钱收买,官位诱惑似乎别无其他。这些东西对付国内政敌还有些作用,对付不能收买的共产党和日本人,蒋先生立马不行了。天佑我中华,能够有诸位这般军人,在老夫看来,诸位有霍卫之风。难道陈将军不愿再进一步,执中华政界之牛耳乎?”
这句话才是关键,吴佩孚似乎希望看到中国变成真正意义上统一国家,成为一个强硬的军人政府。他寄希望于陈际帆等人,希望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当年未完成的夙愿。
陈际帆严肃起来:“前辈,我等只是军人,政治这个东西是做不来的。人不能忘形,权力欲会使人忘本。会失去亲情、友情直至更多。”
“将军之志老夫佩服,只是将军之言不敢苟同。诸位将军人虽年轻,政治上却极其成熟,周旋于内外势力之间游刃有余。人才集聚,民心所向,将军只消往前一步,则大事可成矣。届时我中华内修政治、外御国门,列强敢不另眼相看?”
陈际帆不能再敷衍了,当然也不准备对吴佩孚来一番什么“民主啊,潮流啊”之类的说教,他对吴佩孚道:“孙先生曾说‘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现在再搞军人治国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人民不会答应,我等也不会如此。军人,应该做好他的本分,为国家出力,仅此而已。”
“将军之言谬矣,诸位‘神鹰’七星来自国外,有新思想,可是部队里众多的下属呢?他们跟着你们流血流汗,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难道他们不该享受利益吗?就算贵军诸将都淡泊名利,可谁又能保证打败日本人之后马放南山乃至鸟尽弓藏?将军必须明白,你麾下数十万将士,他们的家眷,还有地方上与你们共命运的人士,他们怎么办?他们既不属共产党又不属国民党。未来蒋先生能够看着你尾大不掉吗?就算换了党派,将军又怎敢保证你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董卓?”三个人心想怎么扯到这上面来了,这太离谱了吧。
“不错,就是董卓!众人皆道董卓荒淫无度,天怒人怨,实则谬矣。要知道此人戎马半生,也曾为大汉边疆立下赫赫功勋。结果大汉朝不容人这样的武夫当朝,在一次次的宫廷斗争终于弄得身死族灭,留下千古骂名。不错,董卓所为确是咎由自取,但其在政治上不愿把权力分享给下属,使他的势力犹如浮萍一般极不牢靠。前车可鉴,将军莫要糊涂才是。”
吴佩孚简直就像一个智者,说出了令他们从来没想过的惊世骇俗之语。当然,陈际帆等人既不会把自己比作董卓,也不会因吴佩孚区区几句话而改变初衷,只是这老吴为什么要坚持武人治国呢?他本身也是秀才出身啊。
吴佩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