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九章    精锐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九章    精锐之路 (第2/3页)

且全部采用袋型防御阵地,不怕日军两翼突破,兵力配置前轻后重。以前面部队的牺牲节节抵抗和迟滞日军,为后面的反攻赢得时间。

    这是防御战中唯一正确的做法,否则将兵力从南到北一字排开只要日军集中兵力突破一点,将是全线崩溃的局面。过去国军很多次会战到最后的崩溃都是这样。

    关键时刻日军又犯错了,他们忽略了最南边的山东军区,以为在这种面对面的正规战中,无论是八路军还是新四军都不值一提,只是调来约3000人的守备队护住诸城一带防止共产党部队偷袭而已。

    河北的机械化部队还没有对四个精锐师团展开攻击,山东的三个师团便开打了!

    下午三点,从北到南上百公里的战线上,日军集中了所有的炮火对“神鹰”两个军的阵地展开凶猛轰击。阵地上自然是爆炸连连,震天动地。可时代在发展,“神鹰”在山东也早就不是仅仅靠挖战壕就形成防线的,日军面对是,“神鹰”的钢筋水泥防线。

    简单地说,“神鹰”虽然是以点为支撑的防线,可是每一个点都有非常牢固的钢筋水泥碉堡作为火力支撑点,暗堡与暗堡之间有交通壕相互连接,交通壕中间设置了众多的机枪火力点和前沿炮位观察所。

    前面除了众多的壕沟、鹿砦以外,就是铁丝网和地雷。(.la 无弹窗广告)明暗地堡之间形成火力交叉,只要日军敢于冲锋突破,就将受到四面八方的火力打击而全军覆没。

    更重要的是,每一个防御支撑点内都储存了大量的弹药、粮食和水,有的干脆就是仅靠水源而建。

    当然,所有这些现代化防御工事的建设,首先是宋关虎的主意,他在军政大学主修的就是防御,毕业论文也是如何构筑现代化防御体系,动静结合进行机动防御。物质上,主要依赖于“神鹰”完善的工业体系,尤其是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神鹰”强大的工兵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图纸上的工事变成现实。

    75mm野炮和山炮整整轰了一个多小时,除了毁掉部分铁丝网、地雷和表面工事外,“神鹰”核心工事群根本没有遭到破坏!

    “鬼子上来了!”隐蔽在碉堡中的观察哨拿起无线电大喊。

    阵地上,各防炮掩体和碉堡中迅速窜出大量作战人员进入射击位置。静静地等待着日军的进攻。

    北线第七军19师负责防守的是青州至临淄段,师长周毓英以一个团守青州,一个团守临淄,另一个团守中间铁路线,每个团都拨出一个营出来充当预备队。这样在日军正面的每一个团都只有两千余人。在他们面前的是日军一个步兵联队,两个工兵大队和两个独立守备队共计5000余人,分配到各攻击点也只有很少的一点兵力。

    战斗开始后,日军仍然在近距离使用步兵炮对“神鹰”所有的碉堡进行直瞄,右翼掷弹筒覆盖各交通壕意图切断对手在战场上的联系。一时间,凶猛的日军在各种技术兵器的掩护下朝着19师阵地疯狂猛扑。

    由于工事坚固,19师最前沿的重火力在日军第一波炮击中得以保全,现在正对着日军全部开火。日军冲锋的阵列确实比较疏散,但是挡不住从侧翼射来的重机枪子弹。九二式重机枪虽然只能打三十发单板,但是有弹药手辅助还是能完成连续射击。

    战场烟雾弥漫,子弹在空气中乱飞。冲锋到铁丝网前的部分日军还来不及隐蔽就被一阵密集的重机枪子弹全部射杀。

    另一边,一个中队的日军在炸掉一个碉堡后冲进来,可是很快被地堡群里射出的子弹全部消灭在阵地上,只有残余的二十多日军带着伤撤离。

    巨大的伤亡让日军指挥官懊恼不已!因为他们惯用的迂回战术一点也不奏效,迂回进去的日军部队仍然找不到突破口,进退两难。如果继续攻击又将遭到纵深防线交叉火力的多重打击,如果两翼包抄……可中国军队根本就不惧怕两翼包抄,甚至不怕被包围,因为防线不但坚固,而且成环状。日军的攻击之能有两种选择:一是集中重兵突破一点,可是“神鹰”大量的地堡群基本否定了这种攻击方式,二是沿外围一层层地爆破,包括投入爆破组强行爆破和挖掘地道实施坑道爆破等,这样虽然进展缓慢,可是很奏效,能够有效杀伤对手的有生力量。

    可日军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因为山东的中国守军并不是孤军奋战,他们本身在后面就有强大的预备队。这三个师团还要随时提防河北的第一军派出援军加入战团。

    宋关虎于学忠等“神鹰”将领在山东的防御方针,就是消耗日军的时间,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

    日军从下午一直打到晚上,发起多次冲锋,阵地前尸横遍地。可是“神鹰”的阵地依然横在前方。投入进攻的多个中队都被打残,巨大的伤亡让日军的士气受到严重削弱。

    闻听战报的内山英太郎被伤亡惊得说不出话来,他命令各部队停止进攻,寻求新的突破口。

    一个白天下来,“神鹰”19师被摧毁十余座碉堡,两座暗堡,加上战斗中的总共伤亡两百余人,可他们却打死打伤一千余日军,而且防线仍然完好,日军付出这么大的伤亡,仅仅只前进几百米。

    中间进攻沂山的部队更惨,他们是佯攻,每攻取一个制高点都要付出惨重伤亡。24师团三个步兵联队加上工兵在前面连续爆破加冲锋,愣是冲不上去。

    南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能够前进,可伤亡也不小。当然,他们正面的第九军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因为是新兵,所以在战斗中被冲锋的日军击中头部,被掷弹筒炸掉的不在少数。

    白天的惨重损失让日军只能选择夜袭。夜间碉堡的能见度很差,他们希望能有所突破!

    突破点就选在第九军二十六师驻守的阵地前沿。

    “神鹰”的阵地其实并不新鲜,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只是阵地中间的明碉暗堡,中间很多战壕依然是靠土工作业,只不过由于训练有素,比较坚固而已。

    第九军新兵们在白天看到敌人不断冲锋、退却,士气有了很大提高。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士兵要成熟得多,侥幸未死的新兵看起来对战场生存有了更多理解。兴奋的士兵带着倦意慢慢进入了梦乡,各部队指挥官为防止日军夜间攻击,也安排了部分士兵值守。

    日军25师团就是在这个时候选择夜袭的。半夜两点,一千多名日军编成第一梯队,向前沿多个碉堡悄悄地运动。黑夜里,从碉堡里看过去,确实什么都看不见。到了碉堡前沿,日军组成二十几个爆破组向各自的目标摸去。

    白天惨重的伤亡让日军意识到,这些明碉暗堡就是让他们损失惨重的根本原因,所以攻击的第一目标就是这里。为了达到攻击的突然性,日军没有使用野炮攻击,因为一旦炮弹爆炸,也就等于告诉对方自己要进攻了。在夜间这样大张旗鼓的攻击,即使能拿下阵地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伤亡。

    最前沿的26师77团二营阵地,这个营依托两座碉堡和四座地堡组成第一线防御,白天的战斗伤亡不大,800多人的营总共只伤亡一百人,营长是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因为部队在训练中的良好表现而升了两级。

    但是这个营长忽略了日军大规模袭击的可能,尤其是白天自己的碉堡已经不是秘密的情况下。虽然他也放出了岗哨,可日军轻松地就将岗哨解决,然后开始运动到碉堡面前拉响了炸药包的导火索。

    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