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一章    河南整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百七十一章    河南整军 (第1/3页)

    文川浩来了又走,还带走了特种部队。(.la 好看的)陈际帆的时间感觉很不够用,“神鹰”要和日本人赛跑,必须赶在关东军进攻之前扩编部队。

    陈际帆首先要打的主意,就是驻扎在河南的三个集团军,这些部队都是杂牌,号称集团军,其实也就几万来人,枪支一半不到,弹药更是奇缺,像二十四集团军孙殿英部(新编第五军),有时候还要和山西八路军搞点交易,解决点弹药武器。

    而此时回到河南的陆军二级上将陈际帆已经是名正言顺的河南军政最高长官,有权提调河南省军务。

    三个集团军司令官此刻也是各有打算。他们本想在河南入一点股份到人家的厂矿,谁知居然被婉言谢绝了。后来从安徽来了一帮读书的知识分子,搞了一大通条条框框,十分麻烦,入股的事情也就此作罢。

    第4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出身西北军杨虎城部,杨虎城投靠蒋以后部队扩编,孙蔚如升任师长,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出洋,孙蔚如担任了扩编后的第4集团军总司令一职。中条山会战后,孙蔚如的第4集团军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部队缺员严重,补给少,装备差。又没有什么实权。但是部队官兵对老百姓不错,去年的旱灾就是他们在洛阳帮助百姓抗旱救灾,深得民众爱戴。孙蔚如此刻正在矛盾之中,他很想效法吴化文部,干脆直接投靠陈际帆,变成“神鹰”的一份子,这样不但军饷粮食和装备都有保证,而且还有更多的机会打鬼子。

    孙蔚如对中条山会长记忆犹新,近二十万部队被日军几万人打得狼狈而逃,成了抗战史上的耻辱,也成了孙蔚如和手下军官挥之不去的阴影。长江会战胜利的消息传来,孙蔚如和军官们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可好景不长,军事委员会一纸命令过来,首先是准备把中央军十四军调到第四集团军,然后调任原来主力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到嫡系第三集团军任总司令,把黄埔出身的集团军副总司令张耀明调来兼任三十八军军长。

    孙蔚如又不蠢,怎么会看不出这就是老蒋分化瓦解的把戏?时间一长,恐怕他自己都会被调离,而第四集团军可能也从此信了蒋。孙蔚如一想到西安事变老上级杨虎城的所作所为,再联想到张学良的下场,心里着实寒得很。索性改换门庭,投靠陈际帆,投靠“神鹰”。

    第四集团军上下差不多都积极响应,只有副总司令张耀明反对,孙蔚如干脆把他扣了起来,等待陈际帆来处理。

    如果说第四集团军是没办法才主动投靠“神鹰”,那么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想的境界要高一些,刘茂恩是当年平型关大捷的名将,曾率15军主力从石家庄驰援平型关,和第5师团、独立混成21旅团打了个不亦乐乎,后来因日军分兵两翼迂回,友邻部队增援未能到位,造成15军惨败而归。而在后面收拾第5师团辎重联队的八路军却一战成名,这件事一直让刘茂恩不服气。他不嫉妒八路军,因为人家的胜利也是拼来的,但是他一直扼腕叹息,就差一步,他就能和友邻部队重创坂垣师团(实际上不可能),就只差一步啊。

    所以刘茂恩每当听到“神鹰”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时候,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感到震惊,他觉得日本人并没什么了不起,“神鹰”训令有素,装备精良,上下齐心,再加上卓越的指挥,打胜仗是当然了,打不赢才是怪事。不过,他还没有想过加入“神鹰”,一来是因为他瞧不上陈际帆和共产党打得火热,二来他是陈诚系统的人,想带着部队到南方去堂堂正正地作战。(.la 棉花糖)

    (注:刘茂恩能打硬仗,但生性孤傲,曾自认朱德的族叔)

    比起前面两位,上了年纪的庞炳勋完全不同,他已经厌恶了戎马生涯,长江会战一结束,他就向蒋介石提出辞职,理由是河南已经没有日军,山西日军又收缩防御,没什么仗可打,他想歇歇了。可蒋介石不同意,要他的部队驻扎在豫北,盯住八路军。

    (注:历史上庞炳勋很悲剧,这位台儿庄大战中保卫临沂的英雄,晚年被下属孙殿英出卖,作战被俘,被迫投敌,成了汉奸。抗战胜利后他自知罪孽深重给蒋介石请罪,蒋介石没有追究,条件是他必须率部挡住八路军,不让八路军接收县城)

    庞炳勋这回是铁了心要退休,因为他看到兄弟们的出路,如果把二十四集团军交给陈际帆,则军饷粮食装备都有了,远胜过以前半死不活的样子。当然,老庞也只能影响到他自己的看家部队四十军,对孙殿英的新编第五军他是没什么办法的,这家伙靠贩毒起家,靠盗墓发财,庞炳勋一直都瞧不起他。

    瞧不上孙殿英的不止庞炳勋一人,正在琢磨他们资料的陈际帆和胡云峰两人都对孙殿英这家伙没什么好感。事实上没有人会相信这家伙能和他们一条心,毕竟这些老军阀的习性早已形成。

    陈际帆问道:“孙殿英是不要的,让他到南边,他不是喜欢当嫡系吗?让他去!”

    胡云峰笑笑,“让他去?也行,但是咱们得想办法把他的部队留下,新编第五军里面还是有好些老兵的,不用可惜了。”

    “这事儿慢慢来,”陈际帆拿着名单道,“我已经让他们出发了,明天在开封摊牌。反正就一个原则,愿意打鬼子的,欢迎。不愿意的离开河南,就这么简单。”

    第二天下午,开封陈际帆司令部(注:陈际帆的前敌总指挥还在,任务变成了抵御关东军)会议室,三个集团军总司令很有幸听到了陈际帆极富煽动力的演讲。

    “本来呢,我们这些末学后辈是万万不敢在诸位民国前辈面前有所造次的。只是军情危急,国民只看见了政府军收复失地,没能看见日本人不甘失败的嘴脸。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日本关东军至少集结了五十万人兵分三路杀来。五十万关东军主力部队,这绝对不是可以忽略的数字,所以晚辈今天把各位将军请来,是寻找盟友来了。”

    陈际帆说得再客气,也掩盖不了他是炙手可热的军界新星这一事实,虽然他头上顶着的也是青天白日徽章,可这些老军阀清楚,实际上在长江以北,老蒋说了不算,就是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