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六章    以友为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六章    以友为鉴 (第3/3页)

信陈际帆,相信这位能够率领军队挽救千万灾民于饥饿的军人。但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中央政治局在这件事上还是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对陈际帆这位蒋系新贵并不是很感冒。正值延安整风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政治局委员们即使出于对陈际帆和“神鹰”的好感,此时此刻也没法表现出来。

    唯独毛主席不这么看,虽然他这几天被康生无限制将整风运动扩大化搞得很生气,可是他还是隐隐约约猜到陈际帆此行来延安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毛主席当机立断命令康生停止他的所谓“整风—审干—肃反”的公式,紧急召开包括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博古在内的政治局会议商议对策。

    出乎毛主席的意料,除了朱总司令和他自己,其余都是留苏派,本身对陈际帆在多种场合表现出来的极端民族主义就十分不感冒,认为陈际帆虽不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但至少在他身后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富农,和党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在革命的道路上也是左右摇摆,他此次成为蒋介石的新嫡系就是一个例证,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

    “不要忙扣帽子嘛!”主席道,“除了恩来之外,我们都没有见过他本人,俗语说‘闻名不如见面’,要客观评价一个人,至少应该见了面再说,对不对?再说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包括了广大的爱国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和富农,也包括他们这样的爱国军人,人家远来是客,我们这样子,不是待客之道哦。”

    朱老总虽是党的高级领导,可他也是一个军人,年轻时毅然投身行伍,其实也是要找到救国之道。对陈际帆这群年轻军人所做的一切,他从心眼里是佩服的。一个手握军政大权的将领,不贪念权位,把一腔热血都投进了为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战争中去,一个战场上节节胜利的将领,在人民危难的生死关头,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压缩军粮前去赈灾。为将者,忠义仁信礼智勇样样占全他想不出还有什么能批评他的。

    朱老总干脆绕开话题:“其实,军事上他和我们已经有过多次良好的合作,双方见面是迟早的事,他刚刚参加完重庆的高级军事会议就匆忙赶来,说明此行的目的和军事行动密切相关。主席,我们的目光,还是往军事上考虑才是。”

    朱老总给会议定下了调子,其余参会人员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见主席又把烟点上,“陈际帆和他的部队在华北、华东的英勇作战,不但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光复了大片国土。更重要是,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进程,原先我们估计的,抗战反攻阶段还要有一段时间,现在看来,只怕是要提前喽。当然,中日双方国力军力的巨大差距,昭示这样的反攻一定是不太顺利的,甚至还有曲折。在这种形势下,我党就必须认真对待了。”

    刘少奇道:“是啊,由于‘神鹰’军事集团连续几记重锤,华北日军的日子很不好过,而我抗日根据地周边的封锁也不复存在,对根据地军事、经济的发展相当有利,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展自己。”

    “没那么简单,任何事情总是有它的两面性,华北的日军力量大大缩小,我军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这是好的一面。有没有不好的一面呢?有的,陈际帆自拜家门,当了蒋介石的学生,在座的都是人家没有骨气,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他要是愿意的话,早几年前干什么去了,出征缅甸的时候干什么去了。现在他才去,所为何事?只有一种解释,他要说服蒋介石打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切,蒋介石尽遣精锐交给陈际帆,说明国民党希望在内外交困中通过一场会战的胜利来扭转不利的局面。站在民族解放战争的立场,我们当然希望能打胜,甚至还要尽其所能协助。可是同志们想过没有,国民党赢了,固然是好事。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就提出了考验了。”

    主席的话虽然长,但最后一句点了题,就是大家要认真对待陈际帆的这次来访,而且要研究今后的形势,提出相应的对策。

    主席接着说道:“蒋介石一反常态愿意把看家的部队拿出来打仗,我们是欢迎的,如果指挥得当,取得胜利也是可能的。但是蒋介石一旦胜利,他就会更加飘飘然,在独裁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远,抗战胜利后他打内战的决心也就越大。这一点,全党务必要提高认识,提高警惕。”

    刘少奇道:“是啊,我党的主张是希望在抗战胜利后获得合法地位,改组政府,反对一党专制。只可惜,蒋介石是不愿意的,在他的眼中,我们是头号敌人,是消灭的对象。真到了那时候,蒋介石恐怕连让我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取决于以陈际帆为代表的中间派势力的态度了,他们若是反对独裁,则战后和平的局面尚有商量的余地,他们若是倒向蒋介石一边,我党的形势就严峻了。”朱总司令也是忧心忡忡。

    “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中间势力要团结,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居安思危,务必保持共产主义的伟大信念,务必保持为中国最广大贫苦大众谋利益的使命。陈际帆来了,是好事,我们可以沟通交流,多个朋友多条路嘛,不要因为人家和蒋介石成了‘师生’,我们就视为洪水猛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友为鉴,可以明得失。我们肩负重任,这点肚量还是应该有的。”

    主席还真猜着了,陈际帆此来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军事。虽然他不敢说未来的江南会战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但是在他的指挥下,将大大加速战争的进程这是肯定的,他此次来,确实有和毛主席交流的意思。

    陈际帆一件件地整理着给延安诸位前辈带的礼物,其中香烟是他精心挑选的,还有给领导人家小孩买的点心什么的。

    看着香烟,陈际帆只能想象前世影视剧中主席的样子。说起政治,尽管陈际帆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进去,可他还是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他很想和主席交流一下,真的想!

    临上飞机之前,陈际帆和张治中见到了周恩来,“此行意义重大,我党中央已经批准,由我陪同二位到延安,也算是提前迎接了。两位将军,请吧!”

    (本章题目很难取)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三百五十六章 以友为鉴)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