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六章    以友为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六章    以友为鉴 (第2/3页)

兵员的募集上要有科学规划,只有解决士兵的征募、救治、安置、抚恤等工作,让士兵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只靠大洋来刺激是绝对不行的。不过,尽管如此,在关乎国家存亡民族生死的战争中,仍然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血染疆场,我们这些后辈每每想起他们,就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抗战胜利后为他们建一座纪念碑,建一座纪念馆,让后世子孙们都记住这些英雄,记住先辈们当年是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抵御侵略,保卫家园的。”

    张治中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他仿佛回到了血肉横飞的淞沪战场,仿佛看见部队前仆后继倒在日军海陆空立体火力打击下。“陈将军,谢谢你!有这句话,那些牺牲的将士可以瞑目了。其实,将军还是给我们留了面子的,身为中央军校教育长,我感觉军校的战术思想有些僵化,甚至有些过时。这是我和同僚研读贵军战例得出的结论,坦率地说,我们的战术指挥上也是有问题的。”

    “将军,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说复杂,是因为我们的火力与日军差距太大,故每战比集结数倍于敌的兵力,各部队之间战斗力有差异,又互不统属,无法在战场上形成合力,作战时就只能被动防御,结果正中日军的下怀。其实任何军校的课程中都提到过防御作战,简单地说就是确保两翼安全,节节消耗迟滞敌人,最后再安排强大的机动兵团反击。或包抄后路,或打击侧翼,或正面进攻,或分割敌人,总之死守是绝对不会有好结果的。将军,打仗注定是需要士兵生命的,我也是军人,我很心疼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年轻而鲜活的生命,所以我在指挥的时候会小心谨慎,至少我不能让他们白死!”

    “委员长这回迈出了一大步,尤其是推举你担任前敌总指挥,我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将军,这次反攻其实是一次冒险,要想取得胜利光靠我们是不够的,还需要八路军、新四军的参与,全民抗战,缺少他们是不行的。”

    “所以你执意要去延安?我看得出来,你想去延安绝不仅仅是联络反攻这么简单,看得出来,你很担心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格局。无论将来如何,陈将军,你都是我最钦佩的中国军人,你是真正的中国军人!”张治中动了真感情。

    “张将军,您是一位爱国将领,我和我的战友今生唯一的希望,就是亲眼看到祖国在民族解放战争的浴火中重生。抗战中牺牲的英烈,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绝不应该只是一个任人宰割的中国,而是一个能与世界列强比肩,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世界大国。蒋先生也好,毛先生也好,我们这些军人也好,如果真能完成此事,才算不枉站在中华民国的舞台上。我们这些军人,纵然前仆后继的牺牲,才会觉得有意义,才不枉穿了一回军装。”

    张治中肃然起敬,他终于知道了,为什么陈际帆会把安徽的行政大权让给那些素昧平生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千里迢迢跑到缅甸丛林,为什么陈际帆会在安徽小心翼翼地搞农村改革,为什么陈际帆会把一半的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又为什么会在华北胜利唾手可得之时举大军入河南救灾,为什么会只身到重庆来说服军界去打一场风险极大的反攻……

    一句话,同样是军人,境界不一样啊,他们这些军人想的虽然也是爱国,但更多的还是忠于领袖,忠于三民主义,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

    其实陈际帆看着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爱国将领,心情也是激动的不得了。来到这个时代,他至少懂得了,这些人也曾怀揣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也曾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过,他们或参军、或治学、或从政、或经商。也许,正是这么多令人敬仰的前辈存在,中华民族才能在一次次废墟中重新振作。任何时候,国家都需要这样的人,他们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张治中似乎意犹未尽,又问道:“你对抗战胜利后国家的走向有何看法?当然,这个问题如果不方便,也可以不回答。”

    陈际帆笑笑,心想您就是不问我也得讲啊,战后靠我和几个战友就能阻止内战实现和平?威望不够,还得靠您这样的军界宿将才能实现和平建国的理想啊。

    陈际帆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道:“日本人走了,国共两党要么接着打,要么坐下来谈,就这么简单。”

    张治中将军笑了,因为他发现面前这个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年轻人很幽默,他的话就好像置身事外一样。

    “打内战要简单多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能顺应历史潮流谁就是赢家,从这个层面上说,国民政府没有胜算。谈判的话更复杂,但不管怎么复杂总算没有再打,所以无论怎么牵扯精力都不为过,到时候他们谈,我带着麾下部队镇守边疆去。”

    张治中将军不依不饶,“要是谈不拢,打起来了呢?”

    陈际帆听了这话忽然回过头来严肃地对张治中说道:“站在国民政府的立场,最好谈,不然后果会很严重!”

    “你的意思是国民政府会败?而且会败得很惨?”张治中不太相信。

    “真到那时候,我的意思已经不重要了,四万万同胞的意思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花园口决堤的时候,河南大旱的时候,云贵川几百万壮丁客死他乡的时候,国统区物价飞涨的时候,也许就是对未来的选择。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对外能保护家园,对内能切实改善民生的政府。不要忘了,军队的装备再好,也是由千千万万基层士兵来操作的,他们可能不知道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但他们最起码知道,谁更能让他们吃饱肚子,活得有尊严。”

    张治中沉默不语。

    陈际帆道:“不管怎么说,内战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抗战胜利,国民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我们这些军人应该把眼光放在外面,用我们手中的枪,去追究那些对同胞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的责任,去为子孙后代争取更大的空间,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张治中完全无语了,他得承认,自己这些年在重庆官场小心翼翼,已经慢慢丢失了年轻时的血性,陈际帆这些话他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人在他面前提起过。怨不得他能百战百胜了,境界不一样啊!

    认识到陈际帆这个所谓“境界”可能只有张治中一人,因为延安此刻正在紧急商讨对策。陈际帆忽然成了蒋介石的学生,而且蒋介石忽然发飙要把他看家的精锐全部拿出来(共产党的情报很厉害),这让一向把陈际帆看做朋友的政治局有些气愤,又有些摸不透。

    尽管周恩来的电报中提醒,要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