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浅言深 (第2/3页)
“恕学生幼稚,学生一直以为,在抗战中,在老师和诸位长官的指挥下,我英勇的国民革命军是有机会有实力自己光复首都的。说一句自不量力的话,学生此来重庆,原本不指望能说服老师和各位长官进行长江会战,但是学生一定要劝说老师,光复南京!想想,还有什么比法国军队亲自从德国人手里打下巴黎更让法国人兴奋的吗?法国人做不到,可是我们是有机会的啊。(.la 棉花糖)老师,想想吧,国民革命军自己光复南京,这样的胜利在国际国内会有多大的影响,民心军心会受到怎样的鼓励,政府的威望会有什么样空前的提高。”
何应钦听明白了,陈际帆的意思说他本来不用这么费事来重庆,收复南京他自己就能搞定,现在来了,就是要说服政府军打到南京去的,这家伙,好大的魄力!
蒋介石被说得内心里面有些激动,南京是怎么丢的,他比谁都清楚,南京被屠城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他也想光复南京,可是实力不够啊。难道这要把这点精锐拼光吗?
陈际帆道:“所以此次长江会战,我军的目标是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最后在集结精锐,从江西杀到南京城下。届时‘神鹰’二十万部队将会全力配合,此战势必大大缩短抗战进程,而且会大大提升我们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地位。”
“你是说,此次会战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光复南京吗?”何应钦问道。
“是的,之前的作战,我们可以根据各战区的不同而灵活处理,重要的是不与鬼子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消灭、牵制日军有生力量,最后再通过一两次战役,歼灭江南日军主力,最后兵临南京城下。”
蒋介石道:“这样一来,会战时间势必拖长,政府的经济是一个大考验啊。”
“老师和总长请放心,安徽、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地都是国家土地,无论会战持续多少时间,这几个省都会在粮食甚至武器上倾力支持的。”
这才是关键,也是蒋介石提拔陈际帆为前敌总指挥的最主要原因,没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这个账怎么打。陈际帆财大气粗,让何应钦倒吸一口凉气,上百万部队的粮食,陈际帆居然轻描淡写说他会全力支持,希望这小子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蒋介石真的被陈际帆打动了,他回头问何应钦对这一仗的把握。
何应钦道:“这么大的会战,需要一个强大的参谋体系,对部队的指挥和调动负有全权,对后勤、交通和各战区的协调要有全权,否则做不到。”
蒋介石一听,就知道何应钦这是趁机要权,也罢,我可以给,不过老蒋灵机一动,想起了“神鹰”的参谋部,他决定给何应钦来一个制衡。
“敬之说的极是,重庆的参谋部要加强,不过,前敌指挥部也需要参谋机构,我看,就由胡云峰将军担任前敌指挥部的参谋长,‘神鹰’参谋部兼任会战前敌参谋部,敬之这里作为决策机构,胡云峰将军那里作为执行机构,这样就完善了。”
陈际帆听出了老蒋的意思,趁机推荐道:“老师,学生提议请白崇禧将军担任前后参谋部的督察员,负责前后的联系。”
“可以,”蒋介石拿起侍从刚倒的水喝了一口,“白健生经验老道,正好弥补年轻人的不足。敬之,你看前敌指挥部可以指挥那些部队啊。”
何应钦很懂事,“这个问题还是请陈总指挥来说吧,他是带兵的人。”
“好,际帆在缅甸是指挥过中央军的,我看把新一军、新六军和第五军调给你吧,(注:历史上此时第五军军长是邱清泉,但由于本书中戴安澜没死,由他担任第五军军长),三个军可能不够,你还要那些部队就说。”
“陈明仁将军的71军,71军是淞沪会战的大功臣,此战不能缺了他们,还有王耀武将军的74军。”陈际帆一点都不谦虚。
“委员长,我看18军也可调归前敌指挥部指挥。”何应钦不失时机地说了句。18军是陈诚的看家部队,何应钦没理由不动点脑筋。
蒋介石的眼神闪现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神色,陈际帆在一旁听得“怦怦”直跳,五大主力、御林军,我居然要指挥这么多精锐部队,不过陈际帆还不满足,他说道:“我想要郑洞国将军的第八军、方先觉将军的第10军和赵公武将军的52军。”
方先觉虽然出身黄埔,第10军也是嫡系,但在这么多精锐中还不出名,蒋介石何应钦想不通为什么陈际帆专门点名,既然精锐都给了他,也就不吝惜了。
“老师,这么大的动静还是需要美国人的,学生建议立刻给赫尔利和史迪威两位通一个气,请美国政府务必于下个月援助二十个步兵师,一个榴弹炮师和一个机械化军的装备,前敌指挥部的所有精锐部队务必在二月份完成换装和基本训练。”
何应钦道:“这个你不必担心,只有第10军和52军未能完成换装,我看他们还是使用国械装备为好。”
蒋介石道:“部队有了,你们的目标首先在哪里呢?”
陈际帆道:“为了掩护这些部队从贵州东出湖南,学生的意思是,首先由安徽的第二集团军南下,在日军长江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然后我亲自到鄂北、鄂西,协调五、六两个战区对日军实施有限反击。这样一来,湘西必然空虚,九战区再指挥主力以长沙为核心进行反击。这样虽不敢说给日军造成多大损失,但是日军的部署被打乱是肯定的。第二阶段,前敌指挥部再指挥这些精锐部队在几千平方公里的地域机动,对任何落单的日军师团施行闪电突击,一个个吃掉他们。”
何应钦听得直点头,陈际帆不愧是抗战第一名将,手握重兵并不骄傲,并没有提出什么不切实际的战略大包围,只是提出一个个歼灭师团的构想,很实际。
何应钦问道:“我不怀疑第二集团军的实力,只是这十几万人一旦南下,周边日军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