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众望所归 (第2/3页)
察,把诸位叫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炸锅了!
很多人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蒋委员长居然提出要反攻?而且这么多将领云集一堂,不用想都知道反攻的规模有多大,估计能和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相提并论。可这么大的规模无论是兵力集结、调动、后勤、弹药都是大问题,而且还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和参谋体系,使得各部能协调一致才敢谈论出兵。不仅如此,一旦决定出兵,指挥员的决心、军事素养,后勤保障,兵员保障,以及士气、训练、装备等都是大问题。
何应钦敲了敲桌子,“诸位安静!安静!有什么意见可以当场提出来嘛。”
提意见?这个意见怎么提?打还是不打?怎么打?由谁来打?谁知道这是不是老蒋头脑发热的举动。而且这样的大战,军权势必炙手可热,谁来挂帅?有能力的不是亲信,亲信又没什么能力,这个意见不好提啊。
将军们陷入了沉默,没有人表态,一个都没有。
蒋介石也不生气,他对自己这些下属很了解,已经习惯了道观。他决定把球踢给陈际帆,不是你提出要打的么?你说说啊。
“际帆将军,你年轻有为,在抗战中立下殊勋,建议又是你提出来的,你来说说,怎么个打法?”
陈际帆要不亲身参与这样高级别的会议,还真不相信为什么国民政府军会这样不堪一击。不是军队不够多,不是将领没水平,更不是因为装备差得太远,而是高层缺乏信心,这才是最可怕的。
老蒋踢过来的球还得接招,陈际帆干脆站起来道:“在座不是民国前辈就是国军宿将,我一个后辈本不该班门弄斧,但事关国家生死存亡,也只好冒昧了。”
陈际帆这话说得不卑不亢,在座所有上将总算领教了这位年轻战神的硬朗,听口气这家伙到是胸有成竹。
说到胸有成竹,陈际帆对自己第二集团军到是胸有成竹,对国民政府,他不敢讲,不过陈际帆早就想过,如果能在会上说服这些鹰派,尤其是手握战区兵权有能征善战的将领支持,这份计划就一定能行。
蒋介石用手示意他继续,何应钦不愿会议冷场,正色道:“请陈将军明言。”
“是!”陈际帆环视周围,发现大家都拿眼神瞅着自己,干脆不紧不慢地道:“委员长,何总长,各位前辈将军,实不相瞒,我安徽二十万将士已经整戈待旦,准备强渡长江天险,一举拿下芜湖、铜陵一线,攻击得手后,以一部兵力沿皖南山区南下直逼杭州,一部兵力向西牵制九江。以切断日军华中、华东之联系。”
其实这几句话只是陈际帆抛砖引玉,具体作战计划只有参谋总部有权,他只是一个想法。果然,在这些内行眼里出问题了。
白崇禧马上问道:“陈将军的兵能打是出了名的,用区区二十万兵力突破长江想来也非难事,只是陈将军既要攻击杭州,还要牵制九江,最后还得地方南京、苏州和江北扬州地区的日军,难道‘神鹰’的士兵真能一以当十吗?”
白崇禧其实不想给陈际帆难堪,他还是很欣赏这位年轻人的,只是觉得陈际帆这句话实在太随便就忍不住提醒一下。他的话一出口,立刻引来部分讥笑声。
谁知陈际帆也不生气:“实际上,能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也只有十八万,另外两万是预备兵员,这点兵力用在野外和日军打打运动战还是可以,运气好的话真能切断华中华东两地日军联系,如果其他几个战区能够抓住此有利时机想日寇发动一场全面进攻的话,那就不是仅仅冲向皖南的问题了。”
陈际帆说到这里不讲了,在座都是高级将领,如果连他的话外音都听不出来还不如死了算了。陈际帆的意思是,我先干,你们想扩大战果的话就一起上,不愿意我自己干,至少要光复皖南。
“我倒是觉得,仗是可以打的,国际上盟友对我们的期望很大,国内的形势也有所好转,日军在关内被分割成互不联系的几块,正好有利于我们各个击破。”陈诚也想打。
何应钦道:“各个击破谈何容易?日军在长江两岸至少还有三十几万兵力,并且掌握制空权,长江航道也在他们手中。稍有不慎便是崩溃的局面。”
“没那么严重,”陈际帆现在成了主角,“首先,日军兵力虽然未见减少,但战斗力已经不同往日了,这两年补充的新兵战斗力很弱,抵抗意志更弱,此其一;其二,日军在华占领区已经大幅缩水,其经济形势日趋恶化,为了给太平洋上的海军增加军费,陆军这几年未见什么大的变化;其三,日军的精锐部队大幅南调,中国战场上只是想维持均势,其兵力不可能像战争初期那样随时得到增援;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府军不打,我也要打,但是我没那么多精力去照管地方,像华东地区有大量新四军活动,我想他们一定会和我密切协作,搞好后勤,管理好地方的。”
认识陈际帆的还好,不了解的真有一种钦佩的感觉,敢在军事委员会上将会议上赤裸裸地说‘你们不打我也要打’的将军恐怕只有他一个,不过人家也有这样的本钱。
陈际帆的话很重,也是事实。
薛岳站起来对蒋介石道:“九战区长期和日军周旋于长沙,若陈将军的部队能够在九江给日军的后背插上一刀,则我九战区有信心以长沙为起点向日军展开反攻。”
薛岳的话很有分量,他连续三次在长沙击败日军,自然是有些发言权的。确实,日本人围着肆无忌惮地围着薛岳打,还不是因为侧背没有威胁,但是“神鹰”一旦渡江成功,日本人非得往后退不可,到那时九战区在薛伯陵的指挥下展开反击,未尝不能收复失地。
顾祝同一听“神鹰”要南下,慌了手脚,他最期待的就是杭州日军北调,然后三战区趁虚占领杭州。
六战区现在被逼到鄂西,不打都不行。不打?日本人一样要打通恩施,沿长江西进,而且若能展开反击,将日军逼到武汉周边,则鄂西大部分产粮区又将回到政府之手,大大增加粮食储备。
五战区希望随后渡江,与其余战区部队一起从湖南打到广西去。李宗仁知道,一旦日军主力被歼,这一路将势如破竹。而一旦自己的部队回到广西,那就是蛟龙入水,日本人再想把广西拿回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会议一下子热闹起来,长江两岸几大战区全部表态,虽然他们各自的目的不同。
“好,诸位都是党国栋梁,诸位的想法与军委会不谋而合,既如此,就打。大家看看怎么个打法?”
没有人说话,这么宽的战场,怎么打应该是参谋部的事。
陈际帆发言了,“可以借鉴八路军百团大战的做法,只规定战役总目标,又各战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解目标上报参谋部,再有参谋部汇总,进行协调。简单地说,战役开始之初各打各的,先将日军的部署全部打乱,让他们搞不清我军的真实意图,战役胶着阶段由参谋总部根据各战区的实际情况再进行指挥,或分散或联合,按实际情况吃掉日军部分有生力量,最后再根据双方总的态势决定何时反攻,战线推进到何地。”
嗯?这是什么打法?你陈际帆不是在忽悠我们吧?谁不知道你有一个强大的参谋部,每战必有详细的作战计划,现在倒好,没有计划,各打各的,这不乱了套了?
将军们一脸的不相信,他们甚至以为陈际帆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