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三章    针锋相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五十三章    针锋相对 (第2/3页)

信国民政府的鬼话,可是“神鹰”接受的援助仅仅为政府的十分之一,就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战绩,这让美国人开始对自己的援助产生疑问。很多议员都在抨击政府,把纳税人的钱拿去给中国的官僚集团了。

    在这种情况下,蒋夫人宋美龄的美国之行就显得不是那么愉快了,原定的10亿美元贷款被缩减到3亿美元,而要求增加技术兵种的援助被拒绝了,因为美国人不愿意把这么好的装备放在仓库里生锈。美国人的意思很简单,想要钱,就打仗去!

    对“神鹰”,他们就大方多了,陈际帆伸手要的“谢尔曼”中型坦克被批准了,运输机、轰炸机和驱逐机被批准了,甚至是原材料和设备也援助了一些。现在240辆中型坦克已经完成装船,正欢快地颠簸于海浪之中。

    可是蒋介石和他的军委会无论怎样制定作战计划,都觉得没有绝对的胜算。其实就连白崇禧何应钦陈诚等人都知道,这是委员长缺乏必胜的斗志和信心所致。

    白崇禧私下里就和李宗仁表示,如果真的反攻,桂系部队首当其冲,不打回老家誓不罢休。而老蒋的新老嫡系部队上上下下都憋着一口气,像18军、52军、71军、第2军、第五军、新一军、新六军等,论装备他们现在鸟枪换炮,论训练他们请的全是美军战术教官,论战斗意志的话,这些部队哪一支没有在抗日战场同日军血战过,哪一支部队身上没有背负着血海深仇?可为什么他们就该窝在西南山沟沟里,让人家“神鹰”大显身手呢?

    美军的战术教官好像对“神鹰”取得连续不断的胜利并不感到惊讶,面对中国官兵的提问,他们很骄傲地说:“你们中国人,要是和日本猴子装备同样的武器,打胜仗不是轻而易举的吗?”

    战术教官的话很对这些国军精锐的胃口,同样是中国军队,凭什么风头都让“神鹰”出尽了,而自己这样精锐的部队除了偶尔在报纸上亮亮相外,大部分时间都被老百姓骂成脓包。

    如果国民政府也分鹰派鸽派,那这些精锐部队的主官绝对是鹰派。他们主张反攻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让军事委员会头疼不已。

    应该说,虽然“神鹰”反攻的方向在华北,看上去对国民政府军没有多少实质性支持,但是日军在42年的连续惨败不但丢了土地而且损失大量优秀兵员,为了重建这些覆没或打残的部队,大本营不断采取措施,从华中、华东、华南等地日军部队里抽调有经验的大队为基干到华北去组建新的部队。形象地说,日军的战斗力被稀释了,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中国华北的广大地区,濒临崩溃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体现在战斗力上,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样的形势下,虽不能说国民政府已经具备了战略反攻的真正实力,但是针对日军在布局上的弱点,整合全国武装力量来一次涵盖主要战区的大进攻并非不可能,只是,这一切需要决策者具备宏大的气魄才敢实施。

    很明显,中国的最高领袖并没有这种魄力,被日本压缩在西南一隅,差点做了流亡政府,要说没有一丝惧怕是假的。而且淞沪会战的惨痛记忆历历在目,那一仗,老蒋尽遣精锐,像71军的三个德械样板师,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税警总团甚至装甲部队等,可是还是输得精光。

    说是保存实力对付共产党?这有点冤枉老蒋了,在他心中,虽然共产党武装发展很快,但比起他的美械精锐还是差得太远,至少现在老蒋没有把共产党放在眼里,他只是看着心腹之患一天天壮大,心里不安而已。

    说白了就一句话:日本人战败是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犯不着和已经要输的人拼命。

    可现在不拼命不是不行的,夫人在美国受到的冷遇已经说明了一切。西方人说话一点都不委婉,接受援助就得打仗,否则免谈。

    美国人现在根本不担心蒋介石政府会单独和日本媾和,因为中国国内的武装力量并不全由蒋介石掌握,换句话说,蒋介石一旦停止抵抗,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表演也就结束了。

    被逼得进退两难的蒋介石受到了陈际帆的电报,这个在老蒋看来已经无法掌控的新军阀居然信誓旦旦地说要回到重庆觐见他,目的仅仅是述职而已。

    述职?蒋介石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个佛像,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现在拥有五十万精兵和几个省的地盘。所辖人口、经济等各项指标全部超过了国民政府,这个时候他居然要跑了述职,他又想干什么?

    “校长,我想陈际帆此来不会为别的,他是想说服您批准一项大规模的进攻计划。”

    戴笠针对安徽的渗透还是卓有成效的,最起码他的情报网已经从长江北岸的安徽探知了“神鹰”未来的作战目标。

    蒋介石简单地翻看了一下戴笠呈上的报告,又瞥了一眼在一旁中规中矩的戴笠,问道:“你怎么看?”

    “校长,军事上的事,学生不敢妄言。”

    “讲!”

    “近一段时间,华北的特工人员发回的情报很令人担忧,自从华北日军大败后,只能占据平津、保定、石门等地,对共产党的封锁已经无从谈起,共产党的力量一下膨胀起来。假以时日,政府军在北方将再无立锥之地。陈际帆组织近二十万大军天天在长江边训练,用意不言自明。”

    “有话直说,不用绕弯子。”

    “是,学生以为,日军现在同时在几个战场作战,其有生力量消耗甚大,我军正可以趁虚而击,光复部分国土,这样可以增加政府的号召,增加我们抗战的实力。”

    “谈何容易?”老蒋叹口气,他很少在戴笠面前这样,“华中地区的日军战斗力依然强悍,前一段时间他们还想沿长江西进,妄图进攻重庆。日本人不傻,他们在华北吃了这么大一个亏,难道不会增兵吗?”

    戴笠没有再说下去,他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说动老蒋了,只差点火候。

    老蒋犹豫不定的,其实是军队的指挥。如果真要打起来,规模就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甚至也不是日本人能够掌控的,他最知道自己部队的情况,要想找到一个能够指挥所有部队的人选很难。这个人不仅要有威望,能服众,还要有能力,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要忠心。

    顾祝同、刘峙算是很忠心的,可进攻日本人,连他们都没有这个魄力。陈诚算是个人选,能力不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