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三章    针锋相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三百五十三章    针锋相对 (第1/3页)

    18万准备针对江南地区作战的主力部队绝对是一支令人不可小觑的力量,虽然这里面大部分都还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但是“神鹰”在北线的作战保证了南面安徽的暂时和平,这些新兵虽然还没有上战场见过敌人的鲜血,但是他们已经经过了近一年的科学训练,其军事素养绝对不容小视。(.la 无弹窗广告)

    除了这些力量外,在安徽和苏北,还有近十万受参谋总部直接指挥的预备役力量。所有这些,看上去确实很唬人,只有参谋长胡云峰知道,其实第二集团军还是个空架子,以现在的生产实力,要达到全部换装的要求起码还要三个月。

    不过,这三个月可以做很多准备。即使鬼子也在做准备,但这已经吓不倒“神鹰”了,有时候胡云峰还巴不得鬼子多来一点。关东军鬼子的精锐多调来一点,以后进军东北就会好打一点。

    日军在1942年可以说是全面惨败,在缅甸先被歼灭两个多师团,后来又在中美军队不断打击下伤亡惨重,缅甸战局已经如当初陈际帆预想那样稳稳地维持在以曼德勒为中心,东起景栋、西至帕兰的战线上,中国军队实际控制了缅甸北部大部分地区,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制空权。

    在中国战场,日军在短短半年时间就丢失了1937年至1938年占领的苏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被歼灭部队达十几万人,这是前所未有的失败,也让兵力捉襟见肘的日本元气大伤。

    1942年秋天,正值美军挟瓜岛胜利之余威在太平洋岛屿上展开反攻之时,又正值“神鹰”在河南奋力救灾之时,日军大本营和日本政府连续召开三次会议商议对策。会议认为,英美为了在欧洲共同对付德意同盟,合作会更加紧密,中国随着英美援助的加大,抵抗更加顽强,而且俨然有战略反攻的趋势。苏联虽然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会发动对满洲的攻击,所以日本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对策去应对目前困难的局势。

    大本营和五相会议讨论出来的对策大致如下:在政治上加紧扶持汪伪政府,加速‘以华制华’的进程;经济上加速开发占领区的一切资源,特别是山西、河北、湖南、江西等地;军事上要从关东军抽调精锐部队南下作战,并且在国内以留守步兵团为基干新编成若干师团,补充新兵到那些被基本打残和缺员的师团。中国战场重点是防备最强大敌人“神鹰”军事集团,同时不放弃对国民党直属部队的打击和对共产党武装力量的清剿,以抑制英美利用中国反攻的企图。

    军事上的具体措施是:

    关东军方面,新编成71师团,增设第二航空军司令部(辖两个飞行师团共计四百多架飞机),编成机甲军司令部辖第1、第2坦克师团, 至年终,关东军辖第1、2方面军、关东防卫军、机甲军、第2航空军及直属部队等。计10个步兵师团、2个坦克师团、1个坦克教导旅团、1个骑兵旅团、9个独立守备队队,13个过境守备队等,共约62万人。(如果8、9、10、11师团不南下,关东军有70万,号称70万关东军)

    中国派遣军方面,华北方面军以8、9、10、11四个关东军师团为基干重组第12军,待关东军两个坦克师团调入后伺机攻击“神鹰”在华北的第一集团军,以独立混成第4、第6旅团为基干编成第62师团,加入第一军建制,加紧对山西八路军的清剿。华中方面,恢复被歼的第6、第40师团,并调往太平洋,以独立混成第15旅团为基干编成63师团加入第11军。华东方面,新编成的61、64、65三个师团归第13军指挥,恢复被歼灭的17师团番号,调入南京。

    这样一来,除开北线和南线(广州方面)不算,“神鹰”即将面对的侵华日军在华中和华东共两个军(集团军),第11军(武汉方面)辖3、13、34、39、40、58、63、68八个师团和独立混成17旅团,第13军(南京方面)辖22、60、61、64、65、70、116共计八个师团。

    加上一个飞行师团和增员的华北警备队(前身为驻中国宪兵部队),共有兵力近三十万人。当然了,这三十万人的战斗力和1937年比起来差得太远,不仅是兵员素质下降,而且在部队火力配备和编制上都无法相提并论。

    (与历史上相比,因为“神鹰”的出色表现,至少拖住了六个师团10余万人不被调往太平洋)

    对中国政府而言,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方面,都不可能再这样无所作为了。

    政治上,无论是“神鹰”还是共产党武装,都在抓住有利时机光复国土,而作为政府军,却以换装为名将主力全部归宿在大西南,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而且现在的国民政府军装备大有改观,兵力已经达到两百多万,美式装备的部队达到了四十个师,再不扛起反攻大旗,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经济上,国民政府连续丢失东部和中部富庶的产粮区,西南诸省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兵员素质都无法与中原地区相提并论,再加上以强行征募为政策的口号下,壮丁死亡率不断攀升,造成了兵员素质的下降。由于原材料缺乏,无论是军工还是民用生产产能都相当低下,再加上投机倒把横行,滥发纸币,国统区物价飞涨,已经严重影响政府的威信。国民政府迫切想光复邻近的湖南、广西等地,以增加粮食和矿产,缓解经济压力。

    军事上,政府军虽然编制庞大,但是兵员素质并不让人放心。远征缅甸期间“十万青年十万兵”为口号的感召下,知识青年踊跃从军,但是到了后啦,知识青年不断流失到延安和安徽,高素质的兵员急剧下降。为了寻求更多的兵源,也必须要主动进攻。

    但是这一切都只停留在军事委员会的评估文件上,没有得到蒋介石首肯。真正令老蒋着了急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盟友的极度不满。美国人同时援助了国民政府和事实上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神鹰”军事集团,结果呢?国民政府除了在缅甸有所作为外,邻近的泰国、越南都看不到他们的影子。提出的反攻广西、广东切断华中华南日军联系的计划搁了浅,原因仅仅是因为这是政敌李宗仁将军提出来的。总而言之,国民政府除了在长沙有三次胜利外,其余均无亮点。

    人比人气死人,如果没有“神鹰”,美国人也许真的会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