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借题发挥 (第3/3页)
败退,各地根据地发展很快,粮食征收工作也比往年顺利。哪知河南忽然出现这么大的事,延安的目光自然是要聚焦一下的。
朱老总说:“汤恩伯这个冤枉官司还不好打啊,要是一个不小心把他的校长也扯进来就不太妙了。”
主席乐呵呵的,“蒋委员长的这些爱将嘛,一个比一个草包,一个志大才疏的胡宗南还不够,还要放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汤恩伯,真是相得益彰嘞。汤恩伯被冤枉了,这一点可以肯定。没有蒋介石点头,他不敢对陈际帆有任何不利的举动,而蒋委员长呢,自然是不肯在这个时候惹出事端的。”
老总说:“他倒是想惹,可是惹不起嘛。”
“对喽,”主席吸一口烟,“政治上不敢惹,军事上惹不起,一个不敢惹,一个惹不起,蒋委员长头疼得很。”
“既然汤恩伯是被冤枉的,那‘神鹰’上下怎么不依不饶的,这件事很好处理嘛,只要把几个肇事者揪出来当着大家的面审讯一下就可以了嘛。何须兴师动众,他陈际帆难道不救灾了?”朱总司令一看就是个厚道人。
“旱灾要救,兵灾更要救,”主席笑道,“汤恩伯想吃掉人家的两个旅,没想到人家要吃掉他的河南省,后生可畏哦”
“主席,难道说一切都是陈际帆策划好的,就算他想驱赶汤恩伯出河南,也不用演这样一出苦肉计啊,要知道这既不符合陈际帆对士兵的珍爱,更是一招丧失军心的坏棋。”
“袭击司令部是真的,”主席晃晃手中的火柴,深吸一口烟,“狗急了也是要跳墙的,那几个旅长倒卖粮食在先,我估计啊是被发现了,所以想先下手为强,他们以为交了这么大一份投名状,蒋介石一定会对他们青眼有加。可他们不知道,就算是他们袭击成功,蒋介石也照样会杀掉他们以安‘神鹰’军心。这几个跳梁小丑在山东窝里横惯了,政治水平连一个士兵都不如。”
“还好没有成功,不然真是我中华之大不幸,堂堂抗日名将竟死在几个小丑手里,国际上会怎么看我们中国军人?”
“老总说到关键喽,他们的袭击不可能成功,首先这是铤而走险之举,其次他们不敢公开动员部队,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汤恩伯根本不敢给他任何支持,所以注定要失败。”
“既然不是陈际帆自己上演的苦肉计,主席凭什么断定他要赶走汤恩伯呢?在我看来,这件事根本就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是啊,这正是最关键的地方,”主席意味深长地说,“陈际帆此人政治敏感度极高,而且善于把握时机,气魄之大,国内无出其右者。既然汤恩伯把叛军收留了,那陈际帆说不得就只能借题发挥了,这件事越闹越大,舆论上一边倒,军事上又被人家团团包围,道理全在人家那一边,现在汤恩伯说什么都没有人相信了。如果是一般的将领,老蒋说不定会丢卒保车,可这是他的爱将汤恩伯,所以蒋介石现在很为难。”
朱老总接过话头,“如果撤掉汤恩伯的职,委员长的面子上是过不去的;如果不撤,舆论就会不依不饶。不过,陈际帆似乎没有提出这些来。”
“不用提,汤恩伯在河南成了过街老鼠,在国民党内部得罪的人又多,自然会有人提出来的。不要忘了,河南还有很多英美记者,这些人的话对蒋介石从来都是很管用的。”
事情就这样干耗着,直到《时代周刊》的记者白修德和《泰晤士报》记者哈里森.福尔曼联合采访陈际帆为止,两人本来是准备对中国这位抗日风云人物作一篇专访的,其中《时代周刊》还准备把陈际帆作为封面人物。谁知道竟发生这种事情,两位记者采访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后,联想起旱灾期间两支军队截然不同的表现,感情上自然倾向陈际帆一方。西方记者直线式的思维认定,汤恩伯与此事一定有关,这种思维表现在文章上,那就是毫不留情的批评和讽刺。
两大媒体在西方国家都有着无可代替的影响,文章发回美国后,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很多报纸纷纷转载,所拟的题目更具煽动性,什么《中国战神在进行人道救援时被阴谋袭击》,什么《灾民的上帝面前谁是犹大》,更激进的还有什么《中国,要民主不要独裁》,什么《纳税人的钱流进了谁的口袋》等等不一而足。
国会紧急辩论,要重新审定总统援助中国政府的款项,如果蒋介石政府不能查出凶手的话。
美国政界不是陈际帆的亲戚,但是陈际帆的反攻却和美国紧紧地连在一起,事实证明反攻是卓有成效的,牵制了日军的兵力,使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反攻更加顺利,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中国政府军的高级将领居然涉嫌谋杀和支持叛军,而中国政府到现在连一纸声明都没有,这令美国人很生气。
美国人一生气,后果很严重。蒋夫人的遭遇马上就变冷,原先答应提交讨论的美元贷款好像没有着落,援助的二十个师的装备更是无从提起。相反美国的报纸对中国政府口诛笔伐,情急之下宋美龄发来急电询问蒋介石到底怎么一回事。
老蒋千方百计将消息捂着,没想到最后还是让美国人知道了,他惹不起美国人,只能拿河南那位电报局长出气,命令军统给他安了一个通敌的罪名抓起来毙了了事。可事情还没有解决,他也曾授权新闻部、政治部等机构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声明,可记者们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神鹰”上下群情激奋,安徽展开声势浩大的游行,要国民政府惩治叛乱主谋,军队更是将三十一集团军几个军包围得严严实实,声称他们要汤司令长官讨个说法。国内媒体干脆用什么《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等作为标题,要求惩治汤恩伯。
要知道,陈际帆是在率部运量救灾的时候被袭击的,民心全部站在陈际帆这一边,汤恩伯现在根本没有办法。
蒋介石发现很多途径都没办法解决后,不得不把电话要到了陈际帆这里,他想让陈际帆卖他的面子息事宁人。
陈际帆还是给委员长面子的,答应先把凶手抓起来会审,但是要追究汤恩伯包庇叛乱分子之罪,最后陈际帆道:“国难当头,我个人的荣辱安危不算什么,但是‘神鹰’数十万将士因此事士气低迷,群情激奋,如果不给一个交待,连他都很难驾驭这些部队。”
这句话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可老蒋知道,无论汤恩伯有没有参与叛乱,这包庇窝藏的罪名是坐实了的,面对国内几十万虎视眈眈的部队和国际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压力,老蒋最终还是低了头。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三百四十九章 借题发挥)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