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力赈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力赈灾 (第2/3页)

……

    士兵们的神色由惊愕变为悲情,继而变得疯狂。可部队高层却在做着另一番美梦,正准备娶一房姨太太的吴化文骑在马上神情尴尬,挥挥手让请示的部下去准备开设粥棚。荣子桓和厉文礼等人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晚上到哪儿去找乐子的事情,张步云则嘟囔着他的副师长位子。

    只有基层的士兵们,在陈际帆一声令下后开始就地扎营,并沿途搜寻那些看上去已经奄奄一息的饥民。火生起来了,锅加上去了,水添进去了,米倒下去了,热气开始升腾了,米汤开始冒泡了。

    饥民有救了!

    “厉师长,你派一个连就这在儿扎根,给你十万斤粮食和十口大锅,记住,我要方圆五里不见灾民,若我看见一个,营长就地撤职!你这个师长扣掉一个月军饷!”

    “是!”

    陈际帆把三个师沿着黄河岸边的几个县市一路展开,就地开设粥棚。但是他知道,光靠施粥是远远不够的,只能解决当务之急,要想有效解决问题,还要动员更多的人手,运来更多的粮食和燃料。

    安徽毕竟是“神鹰”的基地,上上下下组织严密,思想高度统一,而且行政效率非常高。以巢湖为中心的县市是安徽粮仓,这里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加上几年来农业基础设施上不断投入,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粮食产量在全国已经跃居首位。救灾动员令下达后几天,各地农民踊跃交粮,政府部门和农业发展委员会收完公粮之后,王继才的安徽资源股份公司带着大量银行贷款按照市价全部收购。光是巢湖一带,半个月收上来的粮食就高达三百多万吨。

    安徽中部定远至淮南虽然不如南方的粮食多,但也收上来一百多万吨,皖北诸县土地贫瘠,但是救灾如救火,上下同心搞了四十万吨。

    淮南、淮北煤矿加班加点,采掘出灾区最需要的燃料通过火车运到开封、郑州,在由平汉线运往豫南诸县。

    不仅如此,安徽军民还组织起轰轰烈烈的运输长龙,在开辟的绿色运输通道上,将粮食源源不断运向河南。

    有了粮食,救灾从当初的广设粥棚进入到第二阶段,就是与河南各县市地方政府合作按照户籍编制在城中心发放救济粮。这本来是好事,可“神鹰”的工作人员却在不少地方遇到了麻烦,很多工作人员要么推三阻四,要么要求工作人员将粮食交给他们由他们层层发放。

    第三军军长钟鼎城平日里话不多,也没有陈际帆那样好的口才,接到报告后,他一面上报陈际帆,一面下令第三军继续往豫南、豫西等地进发。把粮食交给当地政府来安排?这是根本不用考虑的,因为信不过!要是当地政府官员哪怕有一分爱民之心,产量大省河南何至于此!第三军干脆全副武装,自行到汝南等地组织赈灾。

    “神鹰”大军到河南一星期,发放粮食达100多万吨,惠及周口、商丘、开封、郑州、汝南、平顶山等地,灾民大规模逃难的现象已经初步遏制,而且有50多万吨煤炭从淮南、淮北等地陆续运来。

    救灾总指挥陈际帆现在没想其他,一门心思组织起更多的粮食、人员和物资救灾,可是高焕捷提交的一份报告让他差点动了杀心,也动了部队占领河南的主意。

    百万吨粮食分到这么多人手中,平均每人每户几十斤而已,充其量只能稳住灾民饥饿而绝望的情绪,可就在“神鹰”前脚发放粮食的时候,地方政府随后就下乡催缴公粮,还动用了当地的保安部队强行收缴,一时间造成家家户户逃难。

    “头,咱们辛辛苦苦运来的粮食又让这帮王八蛋抢去了,老百姓照样饿肚子!得想想办法啊!”

    “畜生!”陈际帆大怒,“让鹰眼继续调查,发现罪大恶极者立即报告,妈的,这是逼老子出手!”

    陈际帆当然要出手,两天之内,“神鹰”第七军和三个独立师以最快的速度缴了当地很多保安部队的械,打开了城里的粮仓。

    “长官,你没有权利这样做!我们完全是奉了国民政府命令!今年河南全省要上交公粮250万包,完不成任务我们统统都要免职的。”郑县县长在陈际帆面前据理力争。

    “闭嘴!你们身为百姓父母官,大旱之年不思赈济,反倒要从灾民手里抢粮食,你们的良心让狗吃了!”

    郑县这位胆大的县长似乎没有被陈际帆的雷霆之怒所吓倒,他冷笑道:“陈长官乃抗日名将,想必也知道,日寇肆虐华中、华北,河南乃是抗日前线,国军数十万部队驻扎河南,全指着本省所交粮食支撑。长官,为国催缴公粮,我不知道错在哪里?”

    “亏你还是读书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难道还要我重复吗?不错,我是在努力抗战,可是我们抗战的目的是什么?河南饿殍遍地,白骨露野,这时候居然还要纳粮,你们就是这样当父母官的吗?”

    这位县长看来是横了心:“长官,老百姓死了几个,可土地还是中国的,可士兵要是饿死了,土地就成了日本人的了,这其中的利弊,您是抗日名将应该很清楚。”

    “放屁!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人民死了,留下这些土地你去种吗?老子不想跟你废话,你们这样对待人民会有报应的。我不杀你,从现在你给老老实实呆着,如果再去和老百姓抢粮,老子手里的枪当真是烧火棍吗?”

    刚刚处理完这件事,没想到国民政府的两位赈灾大员就到了,这两人在河南省主席汤恩伯的带领下直奔郑州,带着蒋介石的“旨意”宣读中央的意思:“诸位长官,灾要救,军粮也要收,这是两码事嘛,国难当头,我们都要为国分忧,不能因为救灾而减免军粮;第二嘛,不应对灾情夸大其词、过分宣传,以免影响抗战士气、混乱国际视听……总之,赋税一个字都不能少,舆论上正面文章要做,反面文章也要正面做。在此我们郑重告诫各位,诸君受领袖栽培提携才有今日,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才好。”

    这份“圣旨”立刻让河南官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