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六章    灾情如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六章    灾情如火 (第3/3页)

》,名字被当时的编辑改了)说是文章污蔑政府、夸大灾情,扰乱民心军心。

    陈际帆终于知道这一切的背后一定有重庆国民政府的影子,看来汤恩伯的胆子也是蒋介石给的。

    收音机里也没有闲着,一条新闻引起了陈际帆更大的愤怒:“中央社消息,豫省三十一年度(1942)之征实征购,虽在灾情严重下,进行亦颇顺利……征购情形极为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贡献国家。

    “哈哈,”陈际帆苦笑,“罄其所有,罄其所有!”

    陈际帆反复读着这几个字,仿佛看到了河南灾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情形,中央社用词好啊,恰如其分,真是血泪斑斑的“罄其所有”。

    不能再指望国民政府了,陈际帆逼着自己冷静下来,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办法来。首先必须造舆论,没有舆论他如果贸然向汤恩伯部发动进攻,将会被别有用心之徒扣上帽子,他不怕和重庆翻脸,但此时翻脸就意味着,抗战受到严重挫折。

    陈际帆和他的战友都是来自后世,对媒体舆论并不陌生,尤其是每当大灾,各地媒体总要轰轰烈烈地造势,不仅让灾情能够迅速传遍全国,而且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的爱心。

    在安徽他们采取的是新闻自由,不管什么背景什么资本,只要在新闻管理署登记注册,都能够申请办报。所以他能够调动的新闻资源还是很可观的。

    陈际帆在和自己的战友商量后,立刻向全国发出一封沉甸甸的通电:

    “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各战区、各省、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

    我等在山河破碎之际回国,联合忠勇之士奋起抗战五年有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军事委员会领导和支持下,我“神鹰”数十万将士幸不辱使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大反攻之时取得微薄胜利。

    然国势艰难,天不佑我中华,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河南同胞此刻正遭受百年难遇的大旱,同胞之苦难我们感同身受,同胞之命运我们时刻牵挂。我辈军人抗战报国,首在保卫人民,使我中华同胞不受外族之欺虐,使我苦难同胞能够早日安居乐业。今河南大旱,千万同胞于挣扎在饥饿、疾病和死亡之边缘,我“神鹰”数十万将士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愿倾其所有援助苦难同胞。

    此时此刻,河南的灾情就是军情,人民的苦难就是命令,我大军以然自减粮饷,押运粮食日夜兼程奔赴灾区。我在此呼吁,各省、各战区部队,暂时放弃省际之间的藩篱,众志成城,抗旱救灾!

    最后,我“神鹰”抗日之师诞生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任何人、任何军队敢阻挡我救灾之师,胆敢延误解救生命,就是与我“神鹰”数十万将士为敌!就是与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敌!我必将亲率精锐之师讨伐,将之干净彻底消灭!

    愿天佑中华!天佑河南!

    国民革命军“神鹰”军团总司令陈际帆

    陈际帆的落款没有使用军事委员会授予的“鲁苏皖战区司令”的头衔,而是用“神鹰”军团总司令作为落款,就是想告诉军事委员会和其他战区的部队,耽误我救灾就是与我为敌,掂量着办!

    电报措辞太强硬了,引起了各方轩然大波。鄙夷者说陈际帆的翅膀长硬了,根本没把最高领袖放在眼里,更不会把汤恩伯放在眼里。同情者说汤恩伯把河南搞得乌烟瘴气,现在有人押着粮食来给他擦屁股,这家伙居然不识好歹不让人家进来,这下惹毛了吧。

    处在漩涡中的汤恩伯看见这份杀气腾腾的通电后慌了手脚,他的集团举现在人数虽然近十万,可只有他知道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可他又不甘心被人家这样威胁,只能哭丧着脸给蒋介石发去一封请示电报。

    老蒋现在正发着脾气,陈际帆这份通电实在是太嚣张了,居然敢赤裸裸地威胁战区副司令,根本就不把他这个委员长放在眼里。不过他也很清楚,自己一手栽培的这只鹰,早就不再他的掌控之下了。

    掌握两个华东最富庶大省的政权和五十万部队,又有独立的财政和工农业体系,不管承认不承认,陈际帆都已经尾大不掉,成了事实上割据一方的势力。而且这个势力挟胜利之余威,在国民心中的威望日渐攀升,老蒋现在只能干瞪眼,他不可能对陈际帆有任何敌视的想法。因为这样做不仅在政治上会将这样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推向共产党那边,而且会丧失民心军心;军事上更是不可能,陈际帆的一个军可以清松收拾掉自己一个集团军,老蒋又不蠢,这个帐他自然是算得来的。

    可这份电报实在让他很没面子,而且在重庆引起了一场风波,舆论一边倒,要求政府立刻采取措施赈灾河南,更要求政府敞开河南大门让热心救灾的人员物资顺利达到灾区道观。

    美国《时代》周刊本来要采访陈际帆,打算把他作为封面人物,可一到中国就遇上这样的大事,干脆临时修改采访计划,和《泰晤士报》记者一同到灾区采访。

    众多的美国记者要求到灾区去,蒋介石不敢再推搪。对陈际帆的威胁,他让侍从室召开记者招待会阐明态度,大意是河南旱灾已经在政府的赈济下趋于稳定,陈际帆将军牵挂人民安危,这是好事。但是事先没有知会政府,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政府已经加以协调,安徽和山东等地的救灾军民不日可以进入灾区。军事委员会希望陈际帆将军不忘反攻重任,救灾完毕早日返回抗日战场等等。

    底下的记者热闹了,有人求证汤恩伯下令封堵河南省境的真实性,有记者对国民政府的赈灾计划刨根问底,更有甚者还问到说如此大灾政府是否考虑免除河南一省的税赋等等,场面渐渐有些失控,蒋介石的新闻官一个问题都不敢回答,只得草草收场。

    陈际帆也及时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消息,只是他纳闷,难道老蒋转性了,这么容易就让步?这不是他的风格嘛。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老蒋变得这么好说话呢?

    (本章不是可有可无的,无论读者怎么想,我都要些这一章,而且是带着一些伤感和愤怒在写)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发表书评: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三百四十六章 灾情如火)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