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秘密协定 (第2/3页)
标,他们熟知历史走向,知道国民党这样走下去肯定有一天会输给共产党,但是陈际帆真的很想利用二战的有利形势,在自己手里为国家谋求最大利益,而这些,这个时期的共产党做不到,他们一方面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战,另一方面党内有众多和苏联有着深厚渊源的领导人,他们也不可能同意自己任何与苏联交恶的举动,自然更谈不上合作。
所以陈际帆只能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他也知道这样会严重影响共产党在敌后的生存和发展,将来甚至可能影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壮大。但是为了尽快北上,他顾不得了。
其实山东分局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延安有一个能掌控时代的伟人。自从“神鹰”以雷霆般的速度在鲁苏两省交界歼灭日军数个师团后,毛主席就开始考虑敌后根据地发展的问题。发展抗日根据地是以前依据国民党政府不可能发起战略进攻的事实制定的,但是“神鹰”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国内的三方均衡,所以八路军在华北的抗敌方针也要相应有所改变。(.la 无弹窗广告)主席敏锐地感觉,随着华北日军的逐步弱化,日军大规模的扫荡基本已无可能,八路军可以逐步压缩日伪,扩大根据地规模。如果以“神鹰”为代表的武装力量能够在华北继续之前的胜利,那么抗战反攻阶段也许还会提前到来。
主席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他可以确定的有以下几点:一、以陈际帆为代表的“神鹰”军团不是蒋介石可以掌控的军事集团,他们愿意和中国共产党保持友好关系,而且这种友好是真诚的;二、他们刻意与中国共产党保持距离,而且一直在公开场合拥护蒋介石的领导;三、“神鹰”是一支有着自己独立政治理想的军事政治集团,在他后面同样也有一定数量的中间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知识分子)和为数不少的工农大众的支持;四、“神鹰”在敌后两党的摩擦中始终偏向中国共产党;五、“神鹰”实施的一切巩固根据的措施确实挤占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空间。
主席把这几点摆在政治局会议上讨论时,有的委员主张一如既往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有人主张既团结合作又不放弃斗争。在这种事情上,委员们宁愿“左”一点,也不愿意被戴上一顶右倾妥协的帽子。
但是主席不这么看,他的讲话掷地有声:“前一段时间陈毅同志发来的电报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政治局的五条原则不会变,可问题是‘神鹰’自始自终都尊重我们在鲁南和沂蒙山区等地的根据地,没有违背五条原则中任何一条。现在的问题是,陈际帆要巩固他在鲁西南、豫北、苏北等地的根据,他们同样采取了自己的一套的办法,在这些地方,我们没有成规模的根据,只有少数工作组和党支部在那里活动。在‘神鹰’的框架下,我们事实上已经无法再发展武装。如果现状能够维持,我们做一点让步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们要看到将来,如果‘神鹰’的力量延伸到冀中又怎么办?如果他们进军山西又该怎么办?”
主席一语道破问题的关键,言外之音是必须找到一个办法,至于“斗争”,只是说说而已,人家根本没有和你斗争,你斗争什么。
见大家不说话,主席又补充道:“其实,新四军已经为我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合作模式,现在看来,八路军也要走这个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看双方的需要,‘神鹰’需要根据地征集兵员粮饷,要为他们下一步北进打下基础,而我们更加需要根据,就是兔子也要多几个洞嘛。所以双方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但是这种矛盾性质是不一样的,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这种矛盾是完全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的。在安徽,‘神鹰’和新四军就有这样的默契,他们没有把自己的手伸到江苏,给新四军留下了发展的空间,同时还积极为根据地解决药品、弹药等问题。我们共产党人心怀天下,多交一个这样的朋友总是好的。”
“可是老毛,他们明明走的是小资产阶级的中间道路,这个问题你早就论证过,行不通嘛。”
“这个问题应当这样看,陈际帆这些军人,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遇到强敌入侵,对国内残酷的阶级斗争没有切身体会,他们一样也有着自己的理想,。他们主张的军事强国和知识分子的教育强国,实业家的实业救国是一个道理。而且他们愿意接受重庆领导,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这样一是团结了大多数力量,二是给自己拓展了生存空间。但是他们有没有看到蒋介石政府腐败独裁的一面呢?这是肯定的,因为他们不仅一直在军事独立指挥,而且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也独立于国民党政府,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不忌讳与我党的来往。那么对这样一支部队,这样一个在国际国内都有巨大影响力的军事集团,我党应该抱什么态度呢?”
主席设问完毕,习惯性点燃一支烟,见大伙没有回答便自己回答道:“是团结,而且还要合作。不仅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可以合作,而且在抗战胜利更要合作,共同为反对独裁,共同为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努力。那么,有没有可能争取呢?目前没有,以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