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根据之争 (第2/3页)
上时,陈际帆陷入了两难。
在他内心,是不想和八路军有什么不愉快的,毕竟自己率部队到苏北山东,八路军的的确确给了他很多帮助,不说别的,光是情报就提供不少,更不用说他们无处不在的游击队,给鬼子调兵造成很大麻烦。可是他必须在商丘、菏泽和济宁一带建立根据,说白了就是要把这里的地盘变成第二个安徽。否则,他的部队了不起能打到山东,以后想都不用想,脆弱的后勤将成为他的软肋,而且今后“神鹰”也不可能只从安徽补充兵员上前线。
陈际帆看着电报,再看看还在地图上辛苦作业的粟裕将军,他决定摊牌。
“粟将军,我想和您谈谈。”陈际帆知道这么大的事粟裕根本做不了主,可他毕竟是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又和自己相处了好几天,他觉得有必要把话说明白。
粟裕还不知道陈际帆的心事,但是他已经敏锐地发现,“神鹰”第一集团军经过这两仗后,必然引来日军重兵报复,现在再向前进攻,不仅不能到达歼敌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陷入危机。他以为陈际帆正在为此事烦心,便放下手中的铅笔,随陈际帆来到他的办公室。
“您对我们此次进攻有什么看法?哦,我说的是将来。”陈际帆开门见山地问道。
“陈将军,”粟裕想了一下用浓重的带湖南味的官话回答道,“此次进攻有三种可能,一是部队能稳住现在的防线,挤压日军在山东的空间,为将来再次反攻做准备,很显然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鬼子决不会甘心就这样失败,再说鬼子也没到无力反攻的时候;第二是部队继续向邹城、曲阜、泗水、宁阳等地进攻,继续寻机歼敌,但这样很冒险,因为日军主力正在南下,并且日军还在威胁我军后路,一旦被日军从台儿庄突破,那徐州将无险可守,到那时十几万部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这是下策;第三是就此回师守住徐州商丘一线,则后勤、兵员可以得到保障,日军要想倾力来攻,必然要冒后方丢失的危险,况且还不一定有胜算。陈将军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
陈际帆长叹一声,“继续进攻已经不现实,我军虽谈不上强弩之末,可日军的兵力正在源源不断调来,华北是日军最重要的基地,绝不会这样拱手让出,如果有可能,日军甚至会从国内或关东军调兵,到时候不要说进攻,能守住徐州就不错了。”
粟裕不解:“那陈将军应该果断命令部队撤回,以徐州商丘为中心建立巩固的根据,像安徽那样建立巩固的政权,获得兵源粮食物资的补充,积蓄力量再打。”
陈际帆苦笑道:“将军有所不知,我们没多少时间了。”
“嗯?此话怎讲?”粟裕更迷惑了。
“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的确是好书,可书里面的观点对我和我的战友们却不一定适合。首先,鬼子现在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我们应该趁机多收复国土以加剧其危机,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不知道在您面前当不当讲?”
粟裕笑道:“我们是朋友,共产党人也是‘神鹰’的朋友,有话但讲无妨。”
“我知道贵党对苏联很有好感,站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立场上这无可厚非,但是苏联对我东北、蒙古毕竟有领土野心,我们如果不能在中国战场上有所作为,那等到将来苏联缓过劲来,以它的实力以消灭关东军为借口,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他们进入东北,到时候这片富饶的土地将再一次陷入劫难,而蒙古的独立肯定是板上钉钉。所以,”陈际帆顿了顿,“在战略反攻前夕,‘神鹰’一定要集结足够数量的部队占领山东全境,兵锋直指平津。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独立完成对关东军最后一战,才能不给任何国外势力以可乘之机。”
粟裕没有说话,整风运动刚刚过,这种敏感的问题他是不方便回答的,他极力主张陈际帆以商丘徐州为界,除了从军事上考虑外,还担心“神鹰”进入山东后与八路军根据地发生冲突,如果蒋介石再借机煽风点火,则党必然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可抗日根据地事关重大,根本就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师长所能决定的,至于讲到苏联,他不想和陈际帆辩论,没有意义。他知道陈际帆是一个彻底的民族主义者,他讲的这些并没有错。
陈际帆接着说道:“鲁西南地区背靠黄河,北面有运河西面是微山湖区,非常适合作为战略后勤基地,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守住济宁,当然,这样做风险很大,但是鬼子的风险同样大,如果日军倾力来攻,八路军在山东的部队可以趁机扩大根据,获得发展。所以,我的想法是,请八路军游击队撤出鲁西南也就是运河西南地区。以便我军进驻后能够在这里顺利建立根据。”
粟裕笑道:“这个问题很敏感啊,如果今天站在我前面的是蒋介石,那我自己就可以代表中央立刻拒绝,可是我党一直把您和您所领导的这支军队当做朋友,就像安徽一样,这一带也是我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配合从日军手里夺回的,虽然我们没有夺占大城市。而且游击队也好正规军也好,都是当地人民的武装,我党主要起领导作用,所以这个问题我没有权利回答,同时我作为您的客串参谋,再一次请您慎重考虑我刚才的建议。”
陈际帆心想我绕着弯子说了这么半天就收获这么一句话?他知道这些游击队虽然装备不少,可信仰坚定,绝不像其他国民党地方保安部队那样可以任意收编的,他也知道粟将军说的都是实情,他确实没有权利决定这个事,甚至连代言的权利都没有,当然,和国民党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粟将军也绝对不会转达的。
陈际帆只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