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十四章    茶话调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十四章    茶话调研 (第2/3页)

自不同地域,部队之间很少合成作战,所以造成了谁也不服谁的情况,基层军官甚至在聚会的时候经常为了部队在那一次战役中离头功而争论。”

    “山头主义,嗯。”陈际帆在笔记本上记下,“还有呢?”

    政训处长王永举手,“好,老钟你先歇歇,老王说说。”

    “军团长,哦不,总司令,我要补充的是,部队的纪律问题。”

    “总司令这个词听起来怪别扭的,今后在座的诸位如果不见外,都可以叫我一声‘头’,我喜欢这称呼,老王你是干政工的,想必看法也是有针对性的。”

    “经过去年以前的几场恶仗,日本人被打怕了,不敢来了,我们也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机会,可没有仗打部队的骄傲情绪开始滋生,认为我们天下无敌了,更可怕的是很多部队不知不觉开始凌驾于地方之上,触犯地方法规的事情层出不穷。”

    “还触犯法律?不是有军纪吗?”

    “军纪只能约束现役军人,可是他们的家属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无形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地方上的法律对老百姓还有约束力,可对于军队毫无意义。因为警察本身就是军人转过去的。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际帆大声说道:“王处长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

    下面看见陈际帆面色不善,都不敢做声。

    陈际帆忽然觉得自己不够冷静,这是座谈会,目的就是调研,如果提前发火,那这个会肯定是不欢而散,自己什么都得不到。

    陈际帆赶紧换个口气道:“这是座谈会,今天在会上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有什么不满意的就提,作为部队的带头人,我只有了解具体情况后才能为大家解决问题。说说吧,王处长讲的这些是不是真的?”

    高绿林站了起来,“总司令,嗯,头,我承认这些都是事实,至少我们旅存在这种情况。可这是有原因的,起初弟兄们出生入死的时候,脑门子里就一个心思,打鬼子,可后来活着的弟兄开始有了追求,没媳妇的想说媳妇,成了家的希望能够有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军饷这玩意虽然多,可总不能拿一辈子。我们旅的弟兄大多是穷苦人家出身,提着脑袋在战场上耍了这么多年,只想置点田产让家人有个奔头,我觉得这没错。可是地方上把着地,好的要么被那些逃难回来的地主要了回去,要么就是被有钱的给高价买了,弟兄们急了,只能耍横的,头,弟兄们可不是明抢啊,弟兄们只是想平价买点安身之地。”

    高绿林一说完,茶话会就热闹起来,很明显高绿林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可是平心而论,士兵们的要求似乎也不过分。

    七个来自未来的灵魂人物都陷入了沉思,他们显然没有料到会是这种情况。

    陈际帆问:“部队不是已经由安置条理的吗?不管是阵亡、伤残还是退役,都会得到妥善安置啊。”

    负责基层工作的李祥韬道:“头,现在的安置已经出现困难,首先是职位不够,部队打的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牺牲、致残的士兵军官也越来越多,可职位就这么点,更重要的是,那些个职位最多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可谁不想过上好日子?那些从后方赶来的资本家、地主们凭什么就应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打鬼子的时候他们在哪里?战士们流血牺牲、风里雨里的时候他们在哪里?”

    陈际帆转过头问邱瑞荃:“不是已经颁布了《军人安置办法》的吗?地方政府可以解决的啊。”

    邱瑞荃苦笑:“头,您在我眼中是一个最优秀的军人,而且军事以外的很多方面也很出色,你们七位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可是你们还是太不了解中国的官场了。官员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地方经济,因为这样他们那一片就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可是对于军人的安置他们有什么好处呢?没有,只有一纸文件约束,可这个文件只是单方面的义务,地方上要么扯皮推诿,要么草草安置了事。”

    “不对啊,地方上的行政长官不是已经实现选举了吗?他们可是当地人选出来的?”

    邱瑞荃苦笑,“头,我们都知道,您想改变官场恶习引入的选举制,可事实上,民主选举这东西在少数开展得早的农村确实不错,搬到城里就走了样,首先是我们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共产党、国民党还有各种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政团已经占据了选举资源,大量的精力被用在拉选票上,而真正需要去做的,尤其是那种长期化的工作反而每人做,而且百姓也不是很积极,除非他们能加入到这些组织里来。”

    “那共产党方面呢?他们做了些什么?”陈际帆不相信共产党也不做事。

    “客观地说,凡是共产党取得选举胜利的县,贪污、官僚等事情要少很多,可是共产党的大量精力是放在建立农会、工会、妇救会等组织上,对地方上的建设,尤其是对社会矛盾采取的还是斗争加宣传,不利于缓和整个社会的矛盾。”邱瑞荃的话很重。

    这边苏靖威站起来道:“这段时间城里很多商人、作坊老板也在抱怨,说他们承受的税太高,而政府又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和福利,他们感觉经营压力很大。”苏靖威家本身就是搞轻工的,估计那些民族资本家会找到他说说话。

    李祥韬立刻反驳:“比起那些工人,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